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七 分一分与除法:分香蕉》 赛课导学案_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41: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20根小木棒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认识有3个多月了,成为你们的老师我很开心!在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能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吗?

2、你还能根据乘法口诀填空吗?

3、同学们,回想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

4、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 )个。 (每人分2个。) (2) 平均分给了两个人,每人分得( )个。(可以分给3个。)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2、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

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香蕉 1、分一分,说一说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

(1)、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试读)

十二除以二等于六。(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 (3)、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板书) (4)、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5)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 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

3、体验感悟

(1)、这时,猴兄弟俩最好一个朋友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三人平均分着吃,应该怎样分呢?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12÷3=4(根)

(2)、这里的12、÷、3、4又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3)、你能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活动二:听儿歌休息 1、听儿歌《分果果》

2、儿歌中他们是怎样分果果的?原来我们生活中藏着数学知识呢,细心的孩子总是能发现他。 活动三:再分香蕉

1、智慧老人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用你手中的小木棒来分一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你知道吗,这道题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4=3(个)(板书)你会读吗?谁敢来试试?(生读)

3、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认识吗?

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4称为除数,3称为商。 4、12、4、3又分别表示什么?(生回答,老师补充)

生:表示有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

5、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表示12根香蕉里包含有3份的4根香蕉。

6、说得非常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响亮的掌声送给他!

7、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在小组中商量一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学生小组讨论,并试着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除法算式是12÷4=3(根)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除法算式是12÷6=2(根)

生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除法算式是12÷12=1(根)

生4:有12根香蕉每2根装一盘,需要6个盘子。除法算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