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景案例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4:0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案例10】

某日用品有限公司经理办公室秘书小童接到客人后,在从机场返回的路上,他热情地介绍着本地的风土人情和轶闻趣事,也谈到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收入。当小童询问对方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的经济收入时,客人笑而不答。 五、当来访客人走进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办公室时,鲍秘书正在办公桌前打印一份文件,他向客人点点头,并伸手示意请客人先坐下。10分钟后,他起身端茶水给客人,用电话联系好客人要找的部门,在办公桌前起身向客人道别,并目送其走出办公室。为此事,鲍秘书受到了办公室主任的批评。

问题讨论:

请指出鲍秘书受到了办公室主任的批评的原因。

【案例11】

初萌正在前台接电话,忽然看见两位客人直接往办公区走。初萌赶快叫住她们。客人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们昨天刚来过,是找销售部的钱经理的,昨天有点事没办完。”

初萌说:“对不起,请你们稍等一下。我马上通知钱经理。”电话接通后,钱经理说:“我不想见那两个人,请你帮我挡一下。”

本案例中,对于钱经理暂时不想见的客人,秘书要想方设法加以挡驾。比如用以下一些方式应付:

“很抱歉,钱经理正在主持一个重要会议,您能否改日再来?” “您是否可以留个条,由我转交钱经理。”

秘书人员在接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对这几种情况,秘书人员要本着不违背原则、不怠慢来访者的宗旨,机智灵活地妥善处理。

【案例12】

国人有国人的传统,洋人有洋人的习惯。在接待客人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来了客人,总要去车站、机场接一下,而且来的人是什么级别,接的人也大致相当。认识的翘首相望,不认识的便打一块牌子,写明会议或本单位的名称。然后或与客人在单位寒暄一阵,或直接送到事先预定好的宾馆、招待所。办好手续再帮客人拿行李,送进房间,我沏茶,你递烟,先聊上一小阵或一大阵,接下来是吃饭、工作、陪你游览。

在匈牙利、德国则不讲这一套。在匈牙利开会,他们先寄来一份通知,告诉你住宿与开会地点,以及从机场到宾馆,从宾馆到会场乘车的路线。另外特别提醒你,从机场到宾馆如果乘出租车,路费大约是多少钱,以防司机“宰人”,这便是他们对你格外的关照了。会散之后便立即“拜拜”,你乘哪一趟飞机、火车,如何去机场、车站则一概不问。 问题讨论:

1.你是如何看待匈牙利和德国的接待的?

2.假如有一个会议在中国召开,参加的会议的人员除了中国外,还有其他六个国家的人员,他们分别来自德国、匈牙利、日本、俄罗斯、泰国、美国。针对匈牙利、德 国的“接待,不接也不送”,中国有关部门或组织将如何接待来自德国和匈牙利的客人?

仪式礼仪

【案例1】

武汉市于日本某事缔结友好城市,在某饭店举办大型中餐宴会,邀请本市最著名的演员助兴。这位演员到达后,费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到了自己的位臵。当她入座后发现与同桌的许多客人,都是接送领导和客人的司机,演员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没有同任何打招呼就

9

悄悄离开了饭店。当时宴会的组织者并未觉察到这一点,直到宴会主持人拟邀请这位演员演唱时,才发现演员并不在现场。幸好主持人头脑灵活,临时改换其他节目,才算没有出现“冷场”。

问题讨论:

她为什么不辞而别?

【案例2】

1995年3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近百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3月11日,与会的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合影。照常规,应该按礼宾次序名单安排好每位元首、政府首脑所站的位臵。首先,这个名单怎么排,究竟根据什么原则排列?哪位元首、政府首脑排在最前?哪位元首、政府首脑排在最后这项工作实际上很难做。丹麦和联合国的礼宾官员只好把丹麦首脑(东道国主人)、联合国秘书长、法国总统以及中国、德国总理等安排在第一排,而对其他国家领导人,就任其自便了。好事者事后向联合国礼宾官员“请教”,答曰:“这是丹麦礼宾官员安排的。”向丹麦礼宾官员核对,回答说:“根据丹麦、联合国双方协议,该项活动由联合国礼宾官员负责。” 问题讨论:

礼宾次序安排的几种方式?

涉外礼仪

【案例1】

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曾安排我国政府代表团将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带到会上放映给外国记者看。有的同志担心外国人看不懂,建议把片名译为英文《梁与祝的悲剧》,再搞个英文说明,十几页的唱词。周恩来同志不赞成这么烦琐,而是只用一句风趣的介绍——“请您欣赏中国的《罗蜜欧与朱丽叶》”就让国际友人听懂了影片的题旨。放映时场内爆满。当演到“哭坟”和“化蝶”时,全场一片同情的感叹,终场时竟静默了一分多钟,随后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

问题讨论:

1、在使用外交语言时应注意什么?

2、分析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艺术和语言风格。

【案例2】

一天,有位斯里兰卡客人来到南京某饭店下榻。前厅部开房员为之办理住店手续。由于确认客人身份,核对证件耽搁了一些时间,客人有些不耐烦。于是开房员便用中文想客人的陪同进行解释。言语中他随口以“老外”二字称呼客人,可巧这位陪同正式客人的妻子,结果引起客人极大的不满。事后,开房员虽然向客人表示了歉意,但客人仍表示不予谅解,给酒店声誉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问题讨论:

“老外”有时并不“外”?

宗教礼仪常识

【案例1】

1999年在给某集团内训的时候,该集团老总跟我们说了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那年5月,新疆某著名企业要和他们进行合作。一切准备就绪后,对方派来了全权代表。既是远道的客人,又是将来的合作者,礼遇可想而知。在欢迎晚宴上,他们特别安排了

10

东北名菜“猪肉炖粉条” 和朝鲜族的特色菜狗肉来招待几位远道的客人。

本来气氛和谐而热烈的晚宴,在压轴菜“猪肉炖粉条” 和狗肉上来后,客人们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就用本民族语言叽叽咕咕地说了几句后,便气愤地甩袖而去。

两天后,他们发来一份声明,郑重地说,他们是伊斯兰人,居然用猪肉和狗肉来招待,这是对他们民族的不敬、对伊斯兰教的轻蔑、对神灵的亵渎!

就这样,这桩合作彻底泡了汤。 问题讨论:

为什么这桩合作彻底泡了汤?

【案例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女排三连冠。一家对外的画报用女排姑娘的照片作封面,照片上的女排姑娘都穿着运动短裤。阿拉伯文版也用了,结果有些阿拉伯国家不许进口。

问题讨论:

为什么阿拉伯国家不许进口?

【案例3】

一位纽约商人在周五住进曼谷东方饭店,发现饭店把他安排在二楼靠近楼梯的地方,因为基于宗教的原因,他不能在周五乘电梯。曼谷东方饭店员工的服务可谓到家了,连客人的宗教习惯也一清二楚,这位商人往后成了该店常客。 问题讨论:

什么是到家的服务?其中的原因? 【案例4】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教授和他的夫人以及他的学生们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位学生是美国人,他宴请了教授和其他的同学。美国的学生坐在教授的对面,而其他的学生则是随便坐。在吃饭的过程中,大家都在谈论关于中国与中国美国局势的话题。

问题讨论:

请指出宴会上正确和失礼之处。

【案例5】

一天傍晚,巴黎的一家餐馆迎来了一群中国人,于是老板特地派了一名中国侍者去为他们服务。侍者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国菜,他们却不问菜的贵贱,一下子点了几十道。点完菜,他们开始四处拍照留念。用餐时嘴里还不时发出咀嚼食物的声音,而且还弄得桌子、地毯上到处是油渍和污秽。邻座的客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他们提出了抗议。

问题讨论:

请指出中国客人的失礼之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