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20:21: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秋 天的 怀 念》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反复朗读,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
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体会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精彩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及蕴含情感的词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
在唐代诗坛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的这首《游子吟》却人人传诵,因为这首诗歌颂了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板书) 2、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年),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3、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章结构 1、(1) 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看花——线索(板书)
第一部分(1-2):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第二部分(3):“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 第三部分(4-6):母亲不能陪“我”看花 第四部分(7):“我”和妹妹去看花
(2)文中的母亲和儿子的健康状况如何? 母亲:身患绝症,彻夜难眠 儿子: 双腿瘫痪
2、我的脾气如何?改变我的人?(过渡)
脾气:暴怒无常 改变我的人:我的母亲 四、感知“母亲” 诠释“母爱” 1、品读第一部分
①“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语言描写
母亲一直在关心自己的儿子,想通过观赏菊花,帮助儿子重新树立起活下去的信心。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神态描写
“悄悄”出去:体谅儿子,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睛红红的”:说明母亲偷偷地哭过但又不让儿子看到自己难过的样子。强忍内心悲伤,无私的关爱儿子
③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忍住病痛,忍住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 “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2、品读第二部分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动作描写
为何要描写窗外落叶?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无望、痛苦的心情,也用来象征“我”的生命如树叶般飘零。
母亲为何“挡在窗前”? 怕“我”触景生情,伤感痛苦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 “央求”可否换成“期待”? “央求”:表现了母亲的执着。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③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此时母亲的内心是怎样的?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内心的喜悦。
母亲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亦或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在期盼中得到儿子的答应而表现出对出行的渴望与安慰!
④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⑤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母亲很怕自己的情绪或者言辞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表现母亲对我的爱和关心无处不在。 五、课堂讨论 1、“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形容菊花的品质的词语: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淡雅 高洁—— 母亲的写照 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2、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3、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4、结尾作用
结构上:以菊花为线索,引发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形成对比。 内容上: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5、体会作者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引导学生注意前面语句中的重点词语,那是作者细心观察体会到的,也是令他记忆犹新形象;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妹妹的陪伴下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六、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表现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我”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凡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