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戴树桂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31: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ho2、r、ro2 o+h2o 2ho

② hno2的光解:hno2 +hho +no ③ h2o2的光解:h2o2 +h2ho h2co +hh + hco h + o2ho2 + m

hco + o2 ho2 + co + m

② 亚硝酸酯的光解:ch3ono +hch3o + no ch3o + o2ho2 + h2co

③ h2o2的光解:h2o2 +h2ho ho + h2o2ho2 + h2o r + h2o

ch3coch3的光解 ch3coch3 +h3 + ch3co 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2 +hch3o + no2 9.叙述大气中no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 ① no + o3no2 + o2 ② ho + rh r + h 2o r + o2 ro2

no + ro2 no2 + ro

ro + o2 r`cho + ho 2 (r`比r少一个c原子) no + ho2 no2 + ho

13.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烷烃可与大气中的ho和o发生摘氢反应。 rh + ho r + h2o

rh + or + ho r + o2 ro 2

ro2 + no ro + no2 ro + o2 r`cho + ho2 ro + no2 rono2

另外:ro2 + ho2 rooh + o2 rooh +hro + ho

稀烃可与ho发生加成反应,从而生成带有羟基的自由基。它可与空气中的o2结合成相应的过氧自由基,由于它有强氧化性,可将no氧化成no2,自身分解为一个醛和ch2oh。如乙烯和丙稀。 ch = ch + ho ch 2ch2oh

ch3ch = ch2 ch 3chch2oh + ch3ch(oh)ch2 ch2ch2oh + o2 ch2(o2)ch2oh

ch2(o2)ch2oh + noch2(o)ch2oh + no2 ch2(o)ch2ohch2 o + ch2oh

ch2(o)ch2oh + o2 hcoch 2oh + ho2 ch2oh + o2 h2co + ho2

稀烃还可与o3发生反应,生成二元自由基,该自由基氧化性强,可氧化no和so2等生成相应的醛和酮。光化学反应的链引发反应主要是no2的光解,而烷烃和稀烃均能使no转化为no2,因此烃类物质在光化学反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9 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答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 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

(2) 大气中nh3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 (3) 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 (4) 天气形势的影响。

20 什么是大气的三模态?如何识别各种粒子膜?

答 (1)依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与粒径分布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并用它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即爱根核模,积聚模,粗粒子模。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p195) 设加入的na2co3为n mmol/l

(2)∵加入naoh后ct不变 [碱度]?ct ??2.736?2.688mmol/l 1.028

碱度的增加值就应是加入的naoh的量。

△a = [碱度]` - [碱度] = 2.688 - 1.6 = 1.088mmol/l

+--7[h] = [oh] = 10 mol/l。 混合后ct?

[碱度]?ct1?ct26.82?0.77??3.79mmol/l 226.38?0.80?3.59mmol/l 2

??ct3.79??1.005查表知ph = 7.58 [碱度]3.59 3kw?[fe][oh]?[fe]?3?ksp [h]3??33?

19.解:hg2+ +2h2o = 2h+ + hg(oh)2 lg k= -6.3 得: k = 10-6..3

[h?]2[hg(oh)010?6.3[hg2?]?22得[h]? (1) k?2?0[hg][hg(oh)2] 由电荷守恒得:[h+] + 2[hg2+] = [clo4-] + [oh-]

∵hg2+水解体系显酸性,∴[oh-]<10-7,与[clo4-]的浓度相比可忽略不计。

(1)、(2)、(3)联立求解得:[h+] = 10-4.7;则ph = -lg[h+] = -lg10-4.7 = 4.7。

pbt?][hco3?][ht2?][hco3?](1);由(1)可得: (2) 可得:k??2??k[ht][pbt]

[hco3?][ht2?]1.25?10?3

由(2???2.99% ?2???2?3[pbt]?[ht]k?[hco3]4.06?10?1.25?10 -氧化还原式:1/2o2 + 2h+ (10-7mol/l)+ 2e = h2o e0 = 0.815v 根据nernst方程式,上述反应可写成: eh?e0?2.303rt[red] lgnf[ox]

在湖中h2o可看作是常量,lg([red]/[ox]),在方程中为1。 ne0fne0

根据lgk?? 2.303rt0.069

得:f = 2.303rt/0.059,将e0 = 0.815和f = 2.303rt/0.059代入nernst方程式得: eh = e0 - 0.059/2 = 0.815 - 0.03 = 0.785v 27.解:(1)so42- + 9h+ + 8e = hs- + 4h2o(t) 又∵ ▽g0 = -2.303nrt(pe0)

?g0?194.2?pe???4.25 ?2.303nrt?2.303?8?8.314?2980 [hs?] k?2??98[so4][h][e]

∵lgk = lg[hs-] -lg[so42-] -lg[h+]9-lg[e]8 又∵lgk = npe0

10 当 pe<<pe0 时,溶液给出电子的倾向很高。 ∴ lg[hs-] = -4.0 由(1)得lg[so42-] = 52 + 8 pe。 20当 pe>>pe0 时, 溶液接受电子的倾向很强。 ∴ lg[so42-] = -4.0 由(1)得lg[hs-] = -60- pe。 29.解:已知苯并[a]芘 kow = 106

32.解:koc = 0.63kow

【篇三:《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

1111111111】

txt>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

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土壤圈 岩石圈

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 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 例如:

大气圈,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 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 是的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 这就是我们说的温室效应

生物圈: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 造成灾害 各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减弱 抗破坏力减弱

土壤圈:树木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人们盲目施肥 造成土壤污染 水圈: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

而且五大圈层相辅相成,一个受到影响会引发其他的影响,进而造成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人类的活动最终的苦果还要人类自己承受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

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我对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

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4.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以汞为例,说明其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见下图。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生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甲基汞可进一步转化为二甲基汞。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易散逸到大气中,容易被光解为甲烷、乙烷和汞,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在弱酸性水体(ph4~5)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一甲基汞。

图1-1汞的迁移转化循环《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