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201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5:57: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8)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9)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20)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2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2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2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3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34)《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整体默写。

(1)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默写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默写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文言文阅读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友期行 期:约定 (2)去后乃至 乃:才

(3)相委而去 去:离开 (4)下车引之 引:拉,牵拉 2. 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4. 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须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就显得有些得理不饶人了。 (二)《论语》十二章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D.择其善者/而从之。)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3)不逾矩 逾:越过 (4)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3. 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呢?与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 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告诉我们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三)诫子书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 (2)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

(4)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文中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险躁则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 D.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解析:A.就;B.品行/走;C.时光/当时;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凭借、依据。)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应该)屏除杂念和干扰,用宁静专一来修缮自身,用俭仆来修养品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人最终会年老志衰。 4.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功与立德)两方面展开论述。中心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四)狼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 止:仅,只 (2)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3)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4)一狼洞其中 洞:挖洞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 C.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以刀劈狼首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 从屠户与狼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示例: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或: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言之成理即可,从狼的角度作答亦可)

(五)杞人忧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2)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为何,为什么 (3)只使坠 只使:纵使,即使 (4)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

2. 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不亦说乎 B.其人舍然大喜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尊君在不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4. 杞人担忧什么?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因为杞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嘲讽了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瞎担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