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5)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04: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实施方案

《在航模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科技素养的研究》课题组

《在航模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科技素养的研究》经市教育局科研领导小组评审,批准该课题立为东莞市“十一五”期间普通教育科研课题第四批规划项目,课题编号:规640。现根据《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我校召开开题论证会,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航模活动和制作是小学科技活动的传统项目,在许多城市学校均有一定的活动基础。我市在2006年重新举办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竞赛,这说明上级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活动。近年来,我国每年举办一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总结赛,今年将举办第十届了。开展这项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各种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能激励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立志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贡献。通过在互联网上检索,目前,国内外对航模活动的相关研究较少,而针对航模活动在培养学生科技素养方面,教育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的文献就甚少。

二、背景及意义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模型委员会主任刘文章日前说,许多专家呼吁:我国早期航空教育亟待加强。1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与同学们亲切交谈,鼓励、支持、期盼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专家一致认为,早期航空教育关系到培养高素质航空后备人才,而开展航空模型活动是早期航空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素质教育的良好形式。参加航空模型活动可以使青少年树立航空航天理想,学习航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形成共识。

航空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利用航空模型运动进行早期航空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英、法等国是最早开展航空模型运动的国家,也是航空事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美国早在1913年以前就建立了地方民间的航模团体,开始组织航模比赛。1936年成立了全国性的“美国航空模型学会”。全国有一千多个基

层俱乐部,十万多会员。从1923年举办第一届全美比赛起,一般每年一次,很少间断。俄国于1910年1月在莫斯科举办了航模比赛。发起人与组织者是后来誉为俄罗斯航空之父的儒考夫斯基。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大力提倡航空模型运动,把它视为“训练飞行员、飞机制造人员的最初环节”。德国人特别重视早期航空教育。对幼儿,他们提倡穿飞行式服装,玩航空玩具,提倡父母抱孩子去机场看飞机,以养成对航空的兴趣和敬仰的心理。少年儿童则主要进行航空模型活动。德国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设置模 型制作的手工课,连续进行五年。

三、基本内容及方法

航模活动不仅是一项集实践性、趣味性和系统性的活动,也是一项具有较多科技含量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活动。无论从体育的角度,还是从科技活动的角度来看,都是一项值得坚持和推广的活动。我校根据研究目标,分为如下内容:

基本内容:

(1)航模活动小组组建的研究。

(2)航模活动与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研究。 (3)航模活动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研究。 (4)航模活动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探讨研究。 (5)航模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 重点:航模活动与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研究。 难点:航模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 基本思路和方法:

1、建立航模兴趣小组。建立航模兴趣小组或小制作兴趣小组,是模型活动和小制作活动较为常见的活动形式。兴趣小组有班级组织的,也有学校组织的。一般是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定期开展活动,一般在劳技课和星期五的第二课堂活动课进行。在兴趣小组中,其活动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活动内容比劳技课的内容深一点,同时还可以在兴趣小组中培养和发展骨干分子,指导他们去辅导其他学生开展活动。学校领导对开展航模活动非常重视,校长多次召开行政会议,讨论如何开展此项活动,并由科研办主任主管,由四位老师担任辅导老师。各班主任也非常配合这项工作,经常督促学生要积极参加活动,对缺课的同学做好思想工作。另外,学校加大了该项活动的经费投入,这为开展训练和参赛准备了物质基础。

2、列入科技活动课。活动课在大多数城市小学中已逐步开设。将航模活动列入小学活动课中,在时间上得到保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这项活动。由于这种活动形式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选择的活动内容不能太难,要照顾大多数。在活动课上,配合制作,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领。同时,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3、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航模作为一种科技活动,不是单纯的作为一种娱乐项目,而是在制作过程中,能锻炼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激励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航空航天的理想,另一方面,航模活动还能引导学生去参加有益的活动。同学们在安装模型、放飞模型的过程中,要克服各种困难,最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些过程通常都可以作为作文写作的材料,布置学生每参加一次航模活动,都要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参加航模小组的同学学习比以前更自觉了。

4、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活动中,鼓励小学生勇于创新 在辅导制作完一件模型或小制作作品后,辅导员可以鼓励启发学生,如何提高该作品的性能,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如何在竞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等,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的好习惯。要做到持之以恒 模型和小制作活动,有易有难,制作较难的作品时,比较单调乏味,有时还可能失败。辅导员就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引导小学生不能凭一时的兴趣,尤其是在制作失败后,更要鼓励小学生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锻炼他们的毅力。

5、组织竞赛、展览等活动。每年的科技艺术节举办一次学校内的航模竞赛,能促进学校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在校内竞赛的基础上,发现人才,选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建立正规航模队,为他们提供正规的训练条件和环境,代表学校参加航空竞赛活动。除了比赛以外,还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学生模型和小制作作品展览,使他们看到自己制作的成果,提高制作信心。

四、研究进度安排

为了能使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特拟定如下实施方案,以便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5月——12月) 主要工作:

1、向市教育局科研办提交课题申报立项书。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3、举行课题的开题报告会。

4、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了解课题相关的研究情况。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1年3月) 主要工作:

1、航模活动小组组建的探讨。

2、航模活动与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探讨。 3、航模活动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讨。 4、航模活动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探讨。 5、航模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探讨。 6、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档案。 7、撰写阶段性论文、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主要任务:

1、撰写《在航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2、编辑出版本课题的相关论文集。

3、举行成果展示会,邀请镇、市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鉴定。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有充足的研究经费,省、市科协专家的指导,加强师资培训。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有专人负责跟踪实践研讨活动。

3、提供研究经费,完善教育设备,按学校科研的奖励制度对研究者给予奖励。

4、搞好阵地建设:有高标准的科技活动室和充足的科技活动空间。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刘玉寿(课题负责人)

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跟进和落实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罗洪强(成员)

协助课题主持人开展研究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和训练航模小组,撰写阶段性研究论文,按主持人的要求直接参与航模队的训练与研究。

黎周勇(成员)

负责撰写有关课题的论文与活动的实践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和训练航模小组,撰写阶段性研究论文,档案管理,按主持人的要求直接参与航模队的训练与研究。

陈锦全(成员)

协助主持人做好文献工作,制定每个学期的研究计划和撰写研究总结,协助拍摄和录像,资料管理,按主持人的要求直接参与航模队的训练与研究。

七、课题管理方法

1、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全面工作,组织课题成员参观学习,策划课题的研究工作。

2、课题组成员要服从组长安排,负责自己研究内容,协助课题组组长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3、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的阶段目标,撰写好阶段性成果论文。 4、建立课题研究档案,由陈锦全老师负责管理。

5、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所有资料交一份文稿和电子文档,由刘玉寿老师负责发送到东莞市课题研究平台。

6、本课题研究成果实行统一管理。集体研究成果归属集体所有,个人研究成果归属个人所有。

石碣实验小学

《在航模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科技素养的研究》课题组

200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