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素质测查试卷剖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7:34: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一新生素质测查试卷

时间:9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等级:识字写字 阅 读 字写得好,同 交际与习作

样重要! 识字写字(30分)

(包括写字质量和卷面整洁情况4分)

一、听写句子(两句,3分钟)。(3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7分)

石榴的美,还在于它那种dú tè( )的意味。尤其是luò yīng bīn fēn( )的时候,你若在花下停留片刻,就知道它的bǜ tóng xún cháng( )了。不经意间,悄悄地,似有若无地,几片bié yàng( )的花瓣就已落在了你的头上,衣上,把你也罩进了一份朦胧的意境里去。而此时,石榴的那一种美,画不jìù( ),写不chū( ),描不jìn( ),道不míng( ),惟有心有感触之人,才能体会到那其中无声的歌吟。

三、根据要求写词语。

1.趣填各种“言”:(3分)

例: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叫(谣)言。 1)抱怨的话叫( )言。

2)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叫( )言。 3)不履行诺言叫( )言。 2.请你按提示写成语。(8分) 例: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大的罗网: 最高的人: 最重的头发: 最高的稿费:

四、给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 独在异乡为异客 .

A 有分别 B 奇异 C 惊奇 D 别的

2.这个地方非常陌生,我东张西望看了很久,也找不出一丝熟悉的痕迹。 .

A 看 B 陈设 C 展开

3.“世界杯”举世瞩目,电视直播造成了万人空巷的局面。 . A 往上托,往上伸 B 举动 C 全 D 提出 4.他们两人的交情很深,所以有什么话都会直言相告。 .

A 深度 B 深奥 C 深度 D (感情)厚,(关系)密切 5.许许多多的陋习,都是因为“习以为常”的借口而长久地存在着。 . A 不好看 B不文明;不合理 C粗劣 D(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 愿你读得仔细,答得认真! 阅 读(35分)

一、看看谁的积累多。

1.默写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5分) 2. 把下面的格言补充完整。(3分)

(1)天时不如地利, 。 (2)有心栽花花不开, 。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错误的寓言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

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蚂蚁劝蝉该为冬天做一些储备了,蝉总是说:“等我唱完歌再说。”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得太忙了。”

“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

这个寓言是造谣,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当然,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树井”。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树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 ,而蝉 。 1.你知道下面几个标点的作用吗?(4分)

(1)“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这里的破折号表示 。 (2)文中的“罪犯”、“歌唱家”的引号表示的作用是:( ) A 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B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C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文中2-4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寓言,我们可以取名为:《 》。这个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