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13: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锦州中学 韩慧颖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教学意味着高中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强调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教学更强调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稿,是蔡元培先生上任北大校长之初对青年学子们的谆谆教诲,意在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文本初读平平淡淡,但一遍又一遍地细细咀嚼,就会觉得余香满口。文本一共五个自然段,开场白全不像同是北大校长的马寅初一上台说“兄弟我今年七十三”这般幽默亲切,而是看来较为平淡的寒暄,但细细品来,你就会读出一个严厉务实的先生,他的话一字一句都有着沉甸甸的重量。作为演说的主体部分,先生明确地提出了三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这几点绝非泛泛而谈,都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先生谈到了自己准备着手的两点计划,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初品依然觉得别无意思,但联系全文以及先生做此决策时的背景来看,你就会觉得,还有什么比这更雷厉风行但又最切实可行且当务之急的事情吗?先生每一段的行文极具章法,段首明确提出观点,段尾变换语气再次重申观点,首尾圆合,严丝合缝又非常有力度。同时,先生在阐述观点时都使用正反对举,使逻辑严密的同时更具说服力。

当然,多次品读先生的作品后,就会觉得,文本中体现出的语言魅力远远比不上先生从文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他是如此的有国家和社会使命感,他的身上充满了正义的力量,他对社会有着如此敏锐的见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他如此的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更可敬的是,他是如此的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先生博大的心胸,才造就了面貌一新的北大,同时,先生却又如此的谦逊优雅。先生在文中提出希望北大的学生成为力矫颓俗的卓绝之士,其实,先生自己正是这“乱世”之中一朵最绮丽的卓绝之花!

近百年后,我们再次重读这篇讲话,应该说文本除了本身严谨、清晰的框架结构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内涵,他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本文侧重拓展运用,因而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蔡校长的三点希望中感触最深的一点。

在中学阶段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因而在应用延伸环节设计即兴演讲,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来学习本文,将对本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本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演讲辞,有必要让他们了解演讲辞的特点及本文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高中生正逐渐形成自己对世界、人生的看法,蔡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很好地激发他们对当前高中学习和未来大学生活进行思考。此外,学生对北大的历史及蔡元培先生作这番演讲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应做补充说明。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依据是单元教学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目标设定为三维目标,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2.探究与活动,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

2.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演讲词逻辑性、针对性、感染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演讲辞毕竟是一种在特殊场合下使用的文体,有它的特点,在教学时,以此为突破口,不仅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演讲辞。

2.蔡元培的这篇演讲辞不仅在当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天也有他的社会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在当前的社会意义,将有助于引起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五、学习方法

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探究课,因此我安排以下的学法引导:

第一、课前组织要利用网络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 第二、通过多媒体听读朗读,感受作品深刻内涵。

第三、深入研读文本,适时分组讨论,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最辉煌的人生篇章就是对北大的革新。北大,因为他的改弦更张之举,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中国教育,因为他的出现而荡漾出暖暖的春意。他是当之无愧的“北大之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演讲词《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 整体感知

请同学捕捉文中的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