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3:06: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
经济的影响与分析
前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组建的自由贸易区。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分别于2004 年、2007 年和2009 年签署。以90%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为标志,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与东盟有关国家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一起度过了难关。双方认识到,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才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正确道路。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东盟关系深入发展,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共同的政治愿望和不断深化的经济联系,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
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
1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贸易体系中东亚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达19亿,接近全球30%的人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广阔的前景。
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与
分析
2002年11月,中国农业部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农业成为我国与东盟全经济合作的起始领域。按照《框架协议》的规定,双方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零关税计划,零关税计划在2004年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约600种主要以农产品为主的产品在2004年关税降到10%以下,2005年降为5%,2006年实现零关税。第二阶段是201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新东盟4国将于2015年下调到0%农业在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双方也一直重视农业贸易的发展,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中
2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国与东盟各国农业贸易发展很快,1996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东盟已成为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农业贸易伙伴。
农产品实现零关税,使得各种农产品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实现自由流通,这必将大大降低我国企业农产品的出口成本,而且可以使我国有优势的蔬菜和水果借助东盟市场这个平台过境,避开来自贸易伙伴国强加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以转口贸易或过境贸易的方式,出口到对东盟国家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低于中国的国际市场,进而扩大我国农业产品的出口规模。农产品关税降低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转向从中国进口,中国农产品借助零关税这个平台扩大对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出口规模,更广阔地开拓国际市场;非关税壁垒的降低,特别是通关的各种程序协调、标准及认证的统一将大大降低农产品出口的成本,这些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同时,东盟各国的农产品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出口机遇,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出现大量增长。
由于地理气候上的差异,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生产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我国在温带产品果蔬等方面与东盟各国相比具有品种多、价格便宜等比较优势,这样就山东、浙江、四川、陕西等农产品出口大省带来了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好机会,有利于促进部分省、区农业升级。而我国除了东南部分省区具有与东盟相近的自然条件以外,多数省份地处温带,温带经济作物如玉米、大蒜、辣椒等蔬菜和一些温带水果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中国的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在东盟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降低或取消关税,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大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东盟各国在热带水果、谷物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处于优势,这样就可以降低我国国内资源成本相对较高的农产品(如谷物、糖料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中的比例,同时增加我国温带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蒜、辣椒、胡萝卜等蔬菜和苹果、梨等温带水果)的播种面积和出口产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贸易结构的多元化。而对于以出产热带水果为主而受到冲击的南方各省、区,目前可以在充分调整热带和亚热带大宗和优质农产品生产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面向东盟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果蔬基地,并把农业资金投向果蔬保鲜、加工和产品开发上,延伸产业链,进一步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