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9:28: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生物学科考试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如何提高考前冲刺备考质量呢?经过我校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实践,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仔细解读2005年生物学科《考试大纲》,准确领会命题思想,深入研究命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构建有效的考前冲刺对策。 一、命题范围——依纲务本,略作微调
05年的考纲考试范围的书写次序有些变化:2004年以第一册、第二册、选修的顺序,05年将三本教材做了统一整理。
05年生物考纲变化、解析与应对 变化 解析 增加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光合作用的过程强调了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人类基因组研究; 基因重组; 单克隆抗体强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删减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组成生物体的六类化合物均删去了“及其作用”四个字; 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增加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基础知识源于课本,但试题的选材会远于课本,更考生在此后的复习中应提高推理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一个实验后就应知道它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应该能够独立、完整地把它设计出来。考生的读图能力应做到能应对 接近生活。 从图表中找出需要的信息,并用最准确的术语加以表达。一定要注重基础,注重教材,因为,教材才是最好的参考书;题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增加了“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学习微生物的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 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是做不完的,选材也是找不完的,一定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押题”也是不可能的,高考题肯定是考生没做过的。考生千万不要等考完后因没把握好基础知识失分而后悔。 每年的新旧课程卷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是一样的,难易程度也相差不多,只是考试面有所不同。如新课程卷考的选修本内容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多数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新课程的选修本上的知识起点较高,建议同学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弄明白,不需要再拓宽拓深。针对新课程卷重点复习的还应是必修本上的内容。
高考命题要求是“遵循大纲”,因此,考生和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出现超纲题目。高考考的就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的学习积累形成的,即使是“不拘泥于大纲”,毕竟是极少数知识素材,即知识在书外,原理在书内。 二、试卷结构
理综试卷结构与2003年试卷相比,2004年三种试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型分数比例变为约40%:60%,减少客观题分值,增加主观题分值,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的学科内容排列顺序为第Ⅰ卷生物、化学、物理,第Ⅱ卷物理、化学、生物,头尾都是生物学题,很有可能压轴题首次是生物学科题;试卷总题量有所减少:选择题由22题减少到21题,共126分;非选择题,共10题,共174分,其中生物学科选择题很可能为6题(含学科内为5道,与化学综合的有1题),非选择题部分,生物学科由2003年的3题减为2004年的2题(尽管非
选择题题量减少,但占生物总分的比值却增大)。主要是考虑了2003年高考后社会的反映,如有的教师认为,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难完成2003年理综全卷。 三、难度系数控制在0.50~0.55
高考必须要有区分度。如果区分度过低,分数过于集中,就不利于高校选拔。为了做到这一点,试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也不能太大,且难题分散,难度分布呈波浪式设计,其最大的好处是效度与区分度的相照应。如果难度过大,则会对学生产生压力,不利于教学。高考试卷0.50~0.55的难度系数是比较理想的(即100分可得到50~55分)。这个难度系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教学,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正是命题专家最想达到的目标。 四、评分标准改为评分参考
新高考坚持注重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也由于教材的多样化,一些试题的答案不可能出自单一的教材。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原来的评分标准改为评分参考,即考试中心只提供一个评分参考,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评分标准或评分细则。这一变化,旨在弘扬开放特色,鼓励发散和创新,开放是新高考内容改革的一种方式,体现在:一是条件开放,二是过程开放,三是结果开放。而过程的开放是最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近三年来高考生物学科实验题的设计,通过条件、过程的开放性,达到了对结论的有限开放。例如2003年江苏卷第42题,2003年春季高考理综第21题等。 五、试题选材
体现新大纲精神,渗透新课标理念,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基础的、核心的、主干知识,命题范围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这一基本原则。需要说明的是:生物学实验试题的选材,同学们体会到相对于其它方面的题材来说,具有更大的抽样性和随机性,且往往是课本外的“生材”,似乎与《大纲》/课本上的实验“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生物学实验能力测试突出了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等多方面的考查。题
材再“新”再“奇”,只是一个知识的载体,落脚点在课本内方法、原理和思想上,也就是说,生物学实验试题,既能考查同学们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潜质,又能考查其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因此,生物学实验试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生物学高考的主导方向。这就要求,命题专家在实验试题的命制时更多应该考虑到它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特别是实验可操作程度与可再现的程度,所选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的可靠性,数据的合理性,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仔细分析近两年生物学高考(理综/单科)新课程卷,归纳出试题尤其是实验题选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源:
(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管是理综生物学科试题,还是江苏、上海、广东单科试题,不少实验题材源于初中和高中教材,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呈现,或是作了巧妙的处理,或是变换了设问的角度,或是改变了实验的条件、实验材料和实验进程,或是把原因与结果进行了互换后,让同学们感觉到似曾相识,但又有深刻的变化,如2003年江苏卷第33题源于教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并展开设问,2002年广东卷第34题源于教材中“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的拓宽设问,即使是颇有争议(笔者认为不应有争议)的2003年全国理综试题新课程卷第27题(旧课程卷第26题),也源于初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又在高中内容基础上作了拓展、提高。这类试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源于科学研究和研究性学习,这类实验题材源于教材之外,或是新的科技进展,或是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例如2001年上海市第一次出现研究性学习试题后每年设计有一道研究性学习试题且分数逐年增加。理综生物将研究性学习写入《考试大纲》,我们应给予适当关注。
六、理科综合考试的实验题比重,将继续保持2003年以来的水平。2003年生物实验题共20分占生物总分的25%,2004年仍将可能保持实验题约占生物总分四分之一的比例,以体现生命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学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