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孔子》课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24: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孔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感悟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明白如何做人。 【教学重、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有幸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吗?(生答:孔子,板书课题:21.孔子,生齐读课题。)

师:那你对孔子了解多少呢?谁能介绍一下孔子?(学生介绍)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棒,相信接下来的看拼音写词语也难不倒你们,请根据大屏幕出示的拼音写出词语。(PPT出示拼音,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

教育 儒家 核心 严厉 抱怨 祭祀 翻来覆去

师:(PPT出示答案)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快速订正,全对的同学有多少?

那没全对的同学可要加油了!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字词小伙伴,还了解了关于孔子的几个小故事,谁还记得?

学生汇报: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喝盗泉之水

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

(出示PPT)

二、 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师:没错,就是这四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再次走进这四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深意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吧!请看自学提示,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3——8自然段,画出孔子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生自学,交流。)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你认为哪个故事让你体会最深刻?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课件。) 预设一

生a:孔子读《周易》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孔子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生b:我体会到了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师:同学们想看看《周易》吗?你们能看懂吗?老师也看不懂,就连大圣人孔子也觉得《周易》有些难,文中是怎样说的?

(学生汇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 师:那孔子放弃阅读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汇报: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

子磨断了许多次。)

(课件出示:《周易》文字艰涩(sè),内容隐晦(hu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师:这就是成语“韦编三绝”的由来。(解释成语意思)连牛皮绳子都磨断了许多次,足以可见,孔子读得多么用心啊!

师:即便是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满意了吗?他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引导学生反复读。)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勤奋好学)

总结:(师过渡)同学们,孔子这种好学精神让我们敬佩,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你还对哪个故事有所感悟? 预设二

生a:孔子不喝盗泉之水,是因为他厌恶偷盗。

师:同学们,这就是“盗泉”(出示盗泉图片),孔子为什么宁愿干渴难忍,也不喝“盗泉”之水呢?(厌恶偷盗)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呀!你还对哪个故事有所感悟? 预设三

生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推己及人。

师:在生活中,你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吗?做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吗?你觉得学了这个小故事之后该怎样做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生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