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作品中艺术情感的表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1:4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绘画作品中艺术情感的表现

作者:高占国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0期

摘要: 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 :“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 ,在唤起这种情感以后 ,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 ,时时刻刻激动着自己、同时又渗透在作品中、感染着欣赏者的一种情感。那么对于一幅油画而言,最难以形容但同时又能让人感觉到的东西是什么?是情感,是心灵的东西。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他要做的就是提供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来丰富油画,给画面增加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只有这样的画家,作品才会有价值,画家才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表现;绘画作品;简化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23-01

一、心态真诚的面对绘画

油画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在探索着前进都在进步,同时也都会出现一些走偏的现象即伴随着一些负面。例如,每个油画家都在寻找着自己个性的东西,它本应是随着自己常年的积累自然形成的,但有人找不到这种东西,就要故意制造这种“个性”,于是就产生了虚假化;也有很多画家一直都在模仿着油画大师的画法就出现了模仿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走偏现象其实就是心态不真诚的结果。记得吴冠中老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摘掉面具”,多么真诚多么富含深意,我们不应该这样真实的展示自己本来面目吗! 二、画者情感的倾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艺术的情感性是艺术的生命,绘画作品是否能打动欣赏者,决定于画家在描绘对象时是否倾注了自己的感情。米勒曾说:“要追求真正的作品,关键不在作品的主题而在于他们究竟把自己放了多少到画中去。”艺术不可无我,作画不能无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

要感人,须精诚。从英国国诗人罗婷诺斯“若想关照神而美,须先似神而美”中知,若抒发真感情,须先有真感情。只有真感情才能显出外物的美。正如醉眼看花花也醉,这说明了只有醉了才能看到花醉,反过来看到花醉也说明人醉。在自己眼里面看到花晃来晃去,就说花醉了是因自己经验感受中醉了。 三、画面情感的流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可能画得好画,也有可能画不好画,关键看你能不能认真对待自己手底下的作品。”这是著名的油画家靳尚宜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一幅画摆在你的面前,形体准确,色彩漂亮就是一副好画吗?未必,形体准确,色彩漂亮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关键的一部分是此画能否表达作者的感受,有没有精神内涵。

程丛林老师每次看我们画的时候,他都会问:“你的画要表达什么,画面这样安排是否能帮助你更好的表达这一感受”。从程老师的评论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画面情感的流露。程老师的画《夏夜》,因为在我们学院美术馆曾展览过,我也有幸看到了原作。画面描绘了一个“千人大厅坐无虚席直至饱和,群情振奋如春潮涌动”的场景,表现了众多青年病态的渴望,仿佛一代人挣脱了痛苦和精神的迷惘,正要努力奔向充满了光明与希望的未来。这张画让人感受到了灼热与力量。然而当我们细细品鉴这张画的时候,发现了它更为悲剧性的内涵。在一个破旧的场境中,千百颗觉醒的灵魂在渴望、在跳动,他们渴望什么?为什么渴望?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动力?显然他们刚刚获得新生,我们发现承载这些灵魂的躯体大多略带病容,面色青灰,他们已经走过了豆蔻年华,青春不多,或许有的人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他们的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 四、绘畫语言使用的度

当我们看一些油画展览时,也许我们会有一个相同的感受,有一部作品作者画的很累,技术痕迹浓重。这也说明了精神内涵的欠缺,感情的因素太少。我们应该重视语言,但要有一个度。语言本身只是手段并非目的,语言最终要表达的是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对时代的看法。作品真正从画家内心深处去感受对象并且表现这种精神状态的作品很少,相反每个人都在找不与别人一样的东西。 五、小结

画者通过亲身体验,达到与内心世界的一种撞击,从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首先是打动了画者,画者才会创作,诚然,也只有在打动画者本身的前提下,创作的作品才有可能打动观众,引起两者心理上的共鸣。而恰恰打动人的这种东西便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被观众接受了或者认可了这种流露感情,便会产生共鸣和感动,其深刻地内在价值才能充分地发挥。 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就不会有艺术。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是热烈而真挚的感情。 情感,驱动创作与欣赏的动力。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