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9:25: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媒介素养作业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
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0级电子1班 姓名:周勇 学号:10040031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它对我们的社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影响。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人称网络是一堵墙,阻碍了人与人的心灵;有人说网络是一座桥,减少了全球人类的隔阂,增加了人们间的了解。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3.38亿人,据世界第一位。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买到便宜合适的商品,能够及时的获取世界各地产生的各种信息,能够精确迅速的计算出人们需要的庞大数据,也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将大洋彼岸的人连在一起。
网络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它对人际交往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网络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在传统交往模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往往局限于实际生活中的狭小的生活圈子。网络社会的人们却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真正实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比如,我们只要打开一台有网络的电脑就可以与远在美国的朋友“面对面”聊天。网络不仅仅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也缩短了心理上的距离。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有几个现实生活中不认识,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的网友,却和我爱好相投,经常一起探讨问题。他们之中就有几个个性很强烈,甚至每次谈话的时候绝对不接受不同意见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完全没有办法成为朋友的,但是在网络上我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样既满足了人际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的需求,又避免了人际吸引的不利因素,最大的发扬了其中积极的一面,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虚拟环境和非直接身体接触的特性给人的安全感和疏离感,网络提供给我们的大量信息也增加了人际交往的谈资,而一些网络交往中产生的流行符号和网络语言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网络中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各个论坛,各种QQ群中,人们都可以找到和自己有着相同的观点或兴趣爱好的人,并能够进一步的交流成为朋友。互联网中人际关系较为单纯,交谈双方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可能微乎其微,网络中身份的可信度较低,使得自我暴露的风险降低,从而导致了对于虚拟环境的安全感。我们往往有一个纯粹的“网友”,你不知道他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最基本的信息,但是却了解“关于他的一切”:他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他与他的家庭成员关系如何、他的生活最近遇到了哪些困难,等等。相同的爱好,某些相似的经历,甚至仅仅构成单纯的倾听者和倾诉者的关系往往会使我们成为虚拟世界的好朋友。
网络有利于个体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在网络中,每个人都作为独立的单位,不必屈服于权威,不需要察言观色,可以畅快的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表达一些在现实社会中自己不敢或者不能表达的观点。这种网络上的影响也
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实生活,由于成功的人际交往会增强个体交往的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与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毫无疑问,互联网挣脱了时间、地点的局限,拉近了远方的朋友之间的距离,提高个体的参与意识,促进了人际交往;但是有趣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又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阻碍了人际交往。
迷恋于网络,使得个体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网络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很容易使得人们成瘾,尤其是青少年,他们荒废了大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表现出脱离现实、退缩孤僻、耽于空想的行为特点,甚至会出现网络孤僻症,最严重的是有些网民甚至与现实角色之间出现双重人格冲突。15岁的姜某某在旁人眼里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但因迷恋暴力网游,耽误学习与父亲发生争执,并于父亲大打出手,期间,姜某某用羊角锤击打父亲面部十几下,羊角锤柄断裂,姜某某又用水果刀连通父亲喉部三刀,致使父亲死亡。令人惊讶的是,杀死父亲后,姜某某一直在网吧上网,还变卖了家具用于上网。这则案例中,姜某某由于沉迷于网络,忽视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连与家人间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都不能沟通好,误以为现实等同于网络,这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过快的网络发展和社会节奏使很多人心理压力过重,还有些人因为处理不好网上现实的人际关系,而给个人生活带来影响。比如说网络诈骗,有人盗用你好友的QQ号向你借钱,因为关系很铁,你毫不犹豫地借了,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你的好友只字不提借钱的事情,导致你对他有了看法,在好友不知情的情况下,你有意的疏远了他,影响了你们的正常交往。再有就是“网络情人”的例子,武汉一名女大学教师就是因为孤独在网上做了别人的“网络情人”后,在网上谈情说爱,后来发现网络上的丈夫居然是自己的同事,最后闹得名声破损、家庭破裂。这两个例子都是处理不好网络现实的人际关系而给现实中个人交往造成危害的例子。
互联网的交流方式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障碍。在网络世界中,实际上围绕着不同的交往工具、不同的兴趣爱好或者不同的熟人圈组成了一个个人际交往的小“群体”,虽然在虚拟世界个人对这些“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远远低于现实世界,故而在个人层面上“群体”间的交流频繁,但是不同的“群体”之间仍然缺乏整体上的、有序的交流。现在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倾向: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使用语言的方式、词汇以及所持有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在一个“群体”里混熟了的网友到了另一个“群体”,可能连交流的语言都难以明白。“80后”理解不了“90后”的火星文,篮球爱好者理解不了动漫爱好者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日常用语。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发展到现在,再谈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也已经不能笼而统之的加以概括,而要区分出“淘宝体”、“豆瓣体”、“微博体”、“天涯体”分别论述了。而语言的障碍还只是表面上的障碍,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