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几点应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2:28: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几点应用

作者:张冬芳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1年第01期

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会计核算质量的不断提高,重要性原则的应用也会越来越严谨和重要,企业在经营核算中要掌握好重要性原则的应用标准,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用 1 重要性原则的涵义

重要性原则的是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之一,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2 重要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重要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差错的更正、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的披露四个方面。

2.1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账户设置中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简化处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种。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对主营业务的反映就是重要的会计事项,正是基于此,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反映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变动情况的“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反映因为主营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情况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主营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被分项反映。对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无形资产等的价值损耗并没有专设账户,而是将其损耗价值直接在账面上注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里,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仅需要设置只反映其原始价值变化的“固定资产”账户,还需要设置专门反映其损耗价值的“累计折旧”账户,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现金和银行存款是流动性最强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资产,很容易发生被盗窃或者被挪用等损失,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它们的管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预收货款的处理同预付货款一样,如果预收货款和预付账款比较重要,也是要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和“预付账款”反映,否则就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和“应付账款”中进行核算。

2.2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差错更正上的判断与运用

如果财务报表项目的遗漏或错误表述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目的遗漏或错误是重要的。重要的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差错;不重要的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差错。一般来说,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其重要性水平越高。

重要性原则对会计差错更正的运用在前期差错更正中起着重要的分水岭作用。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应当在其发现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地说,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对差错事项进行追溯更正。如果差错事项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2.3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上的判断确定与运用

重要性判断标准的确定是运用重要性原则的关键。重要性标准应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来确定。由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他们对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对重要性的判断就有了多重标准。西方各国自70年代以来长期致力于统一重要性标准的研究。世界各国的会计界和审计界也未能就重要性划定一个统一的标准,都只是针对各种具体情形制定了一些较模糊的标准或只是规范了确定重要性标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在设计样本和评价抽样结果时,可容忍误差(又称精确度界限)是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是确定样本规模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审计抽样的前提。一般只在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数量不多、金额不大时采用该方法,否则应采用其他方法。个别计价法是存货发出计价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是以发出存货的实际进货单价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保持了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的一致性,是一种最真实、合理和准确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操作中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所以,对于数量比较多、单价比较低的存货不适宜采用个别计价法,而对于那些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和名画等贵重物品才值得使用个别计价法,也只有对这些数量不多的贵重物品在选择计价方法时应该选择个别计价法,力求成本计算的合理和准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4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运用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的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会计报表各项目的补充说明;二是对会计报表中无法描述,而又必需要说明的重要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依据重要性原则,必须将这些信息进行披露。 关于项目在财务报表中是单独列报还是合并列报,应当依据重要性原则来判断,具体而言,性质和功能不同的项目,一般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性质和功能类似的项目,一般可以合并列报,但是对其具有重要性的类别应该单独列报。重要性原则是判断项目是否单独列报的重要标准,一方面,应当考虑该项目的性质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是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较大影响等因素;另一方面,判断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

重要性原则的建立与运用,还解决了如何确定会计报表总体和各报表项目的可容忍误差及如何评价审计效果的问题,从而为各种审计测试方法尤其是审计抽样方法的运用创造了条件。现代审计抽样技术主要包括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两种,而无论是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在抽样规模的确定、样本量的设计、抽样方法的选用及抽样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要运用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交易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会计核算质量的不断提高,重要性原则的应用也会越来越严谨和重要,企业在经营核算中要掌握好重要性原则的应用标准,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