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6:19: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4分)

阅读“爱国情怀”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倾听已届风烛cán 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juàn 念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 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 然正气…… .2.默写诗句。(8分)

①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白头搔更短,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 。 ⑤辛苦遭逢起一经, 。 ⑥海内存知已, 。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⑧浩荡离愁白日斜, 。 3.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齐之习辞者 ( ) ②何坐 ( ) ..③齐人固善盗 ( ) ④圣人非所与熙也 (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B.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广泛征求、虚心接受群众意见。

C.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D.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5.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6.中国人对长城有着独特的情结,我们也学过了“长城”专题。下面哪一个句子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在横线上写下你的读后感。(2分)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写于长征途中)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我的中国心》)

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 7.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2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2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对上面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描写、歌唱西湖的诗,清代王文浩说:“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一、二两句描绘了晴天和雨天的西湖都是美丽的。 C、第三句中的“西子”指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

D、“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的描写了不管什么时候的西湖,总是合适好看的。

(二)(7分)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9.解释加点字。(2分)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 ) ②弦既不调( ) ..

10.你是如何理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话的?(3分)

答: 11.对这篇文章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王子猷和王子敬都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对哥 哥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哥哥的深厚情谊。

B.子猷由于听不到一点子敬生病的情况,推测子敬已死,坐着车子去悼念他,一点都不 悲伤。这是因为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子敬在九泉下相见了。 C.子猷开始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见到“人琴俱亡”,就“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说明子猷的死,一是病重,二是过分悲伤所致。

D.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悬念迭出,波澜起伏,人 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9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远近称之( ) (2)孤法卿父( ) ..

13.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14.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答: 15.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3分)

答:

(四)(8分)

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18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富裕起来。

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育。之后,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另有16%的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进入社会工作。有70%左右的学生计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

瑞士大专院校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七所州立大学、二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所神学院。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可以挑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充分学习的机会。

, , 。瑞士国富与其长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

16.依据文意,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2分)

标题:□□□□□□

17.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答: 18.下列语句都是从最后一段中抽取出来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正因为把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绝大多数人学有所用。

②尤其是在科技开发中,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③又由于国内语言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9.你认为使国家强盛的途径有哪些?请补充两条。(每条四个字)(2分)

答: ① ②

(五)(10分)

①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

②如今又悄悄地回来了。避开熙熙攘攘的闹区,专走行人寥落的里巷小路。结果,还是吃惊地发现:她——苏燕,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画家以她作画,诗人为她写诗,作家正在搜集她的事迹写报告文学。

③市委礼堂前的空地上,停满了车子。灰的,蓝的,黑的,大的,小的。她故意问看车的老头:“伯伯,里边演什么好戏,停下这么多车?”

④“呔,姑娘,不作兴这样问……在开追悼会呢,连市长都戴上了黑套套。” ⑤“眼下,老干部的追悼会开得真不少。”她装模作样地说。

⑥“闹两岔了,这是苏燕的追悼会!没听说过?咳咳,该知道了呀!这位姑娘是会计,揭发城建局长贪污巨款的事。往上告不准,就写了血书跳江。”老人动了感情,抹着眼泪,哽咽地说:“多好的烈女啊……咱这小城自古就爱出烈女。”

⑦哀乐,[ ]在大厅里缓缓地流动,空气中充溢着悲壮和肃穆。苏燕捏着一朵小白花,低头挤进人群,倾听新上任的局长致的悼词:“苏燕同志,你用年轻的生命,唤醒了我们保卫‘四化’成果的警觉性……”

⑧感情像湍急的水流,半年前的往事哗哗地奔涌在思维的大海。她一次次地写信、上访、告状。面对着惊人的漠然和无动于衷,她给省里和中央写了血书,决心以死醒世。她爬上高高的山崖,痛苦地闭上双目。巨大的江流在山脚下蜿蜒东去。

⑨“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悲壮地发问,在这一瞬间,惊醒了自身。她返身下了山……

⑩“……安息吧,亲爱的苏燕同志!”

11她哭得如泪人。愿望实现了,恶人得到恶报。对自己的评价有多高啊,可自己不是烈○女。

12“也许自己原本不用那样做的。”她一边哭,一边想,可是又有所怀疑,“假如当初○

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