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8:4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经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3和6:9 2.4:1.6和60:40 3/4:5/8和5/8:3/4 0.8:1.2和4:6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探究新知

①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2:3 = 6:9 | |—内项—|| |———外项——| ②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认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汇报

2.4:1.6=60:40 外项的积:2.4× 40=96 内项的积:1.6× 60=96 2.4×60=1.6× 60 学生验证结论。

③分数形式中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④归类小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4“做一做” 2.变式练习: 5:( )=3:6 4:( )=( ):5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能比较一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五.作业. 练习六4—5. 板书设计 2.4:1.6 = 60:40 | |-内项_ | | |-----------外项--------| 外项积是:2.4 ×40=96

内项积是:1.6×60=96 2.4×40=1.6×60

2.4/1.6=60/40→1.6×60=2.4×4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教学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我努力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学,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内项之积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利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