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大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离线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5:35: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章 概述

一.填空题:

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__通信技术___相结合的产物。

2. 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____通信

线路____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___自治计算机系统_______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3. 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一般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其中,客户是服

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4. 在TCP/IP协议模型的运输层中,不面向连接的协议是_ UDP_。

5. 在TCP/IP模型中,互联网层的上一层是运输层___。

6. 通信线路的__带宽__是指通信线路上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 (或通频

带) ,单位是HZ。但在计算机网络中,它又用来表示网络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7. 数据通信中的信道传输速率单位用b/s表示,b/s的含义是_每秒比特。

8. 目前,“带宽”常用作描述信道传送数据能力的物理量,其单位是 b/s

(bit/s),比之大的单位有:__KB/s_____、__Mb/s_____、_Gb/s______等。

9. 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是按__网络的

作用范围________划分的。

10. 各节点都与中心节点连接,呈辐射状排列在中心节点周围,这种拓扑结

构称为__星型拓扑结构________。

11. 假设某用户通过电线部门的ADSL技术以2M(即2Mb/s)带宽接入

Internet,在正常情况下其下载速度大约是_244kb/s_________。

12.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称为____发送延

时______ ;网络中电磁信号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称为__传播延时________。

13. 在发送报文之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

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__分组_____。

(备忘:在TCP/IP模型中,数据分组是在运输层和网络层中共同完成的。先是把数据分为等长的数据段(约为1024bit),然后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首部,首部是由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

14. 在计算机网络中,____各个子层______及其__各个子层的协议________

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15. 开放系统互联,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模型称为_____OSI_____参考模型。

16. 在OSI参考模型中,在对等层次上传送的数据单位,都称为该层的___协

议数据单元_______。这个名词现已被许多非OSI标准采用。(可参考p.31第1段)

17. 在因特网中,我们把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块称为__报文______。

18. 在OSI参考模型中,会话层在第__5_层,它处于__传输______层提供的

服务之上,向_表示__层提供服务。

19. 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处于___网络_____层提供的服务之上,

向__应用_____层提供服务。

20. ___电路____交换必须先建立一条物理链路,这条链路可以视作为一个

传送管道。

21. 路由器工作在TCP/IP模型中___网络_____层。

二.问答和计算题:

1.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1)发送时延: 107bit/(100*1000)=100秒 传播时延:1000*1000米/(2?108)=0.005秒

结论是: 如果发送速率小,总时延主要取决于发送时延。

(2)发送时延: 103bit/(1000*1000*1000)=0.000001秒 传播时延:1000*1000米/(2?108)=0.005秒

结论是: 如果发送速率大,总时延主要取决于传播时延。

2.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

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提示:数据传输效率=有效数据长度/总数据长度) 答:第一种情况

数据传输效率=有效数据长度/总数据长度=100/(100+20+20+18)≈63% 第二种情况

数据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5%

可见,被传输的数据块较小时对应的数据传输效率比较低,否则反之。

3. 什么是网络协议和构成的要素?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分别简述OSI、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答:(1)网络协议是指网络中通信双方为了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有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2)所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又可以说成是:指各个子层以及各子层协议的集合。

(3)OSI是一个七层体系结构,从第一层到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是一个四层结构模型,从第一层到第四层分别是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或称IP层)、运输层和应用层。前者是一个参考模型,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后者是一个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实用协议。

第2章 物理层

一.填空题:

1. 信号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__

模拟___信号,代表信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如声音、温度、压力等),另一类是___数字____信号,代表信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如计算机中处理的“数字、文字、图形”等)。

2. 一个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源

系统包括___源点____和发送器,目的系统包括接收器和_____终点___。

3. 什么是基带信号?___来自信源的信号,即由1或0组成的数字信号___。

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___基带传输_______。

4. 基带信号必须经过调制(即基带调制)才能在信道上传输,基带调制过

程通常称为___编码_______。 常用的编码方式有不归零编码、归零编码、____曼彻斯特编码____和____差分曼彻斯特编码____ 。

5. 除了基带调制还有带通调制(即使用载波调制基带信号)。三种基本的

带通调制方法是___调幅____、___调频____和___调相____。个人电脑使用调制解调器接入Internet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工作的。

6.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___数字____信号和___模拟____信号之间的

相互转换。

7. 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在同一个时间里只能向一个方

向传送的方法称为___半双工通信_______。

8. 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我们把这种通信称为_____全双工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