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县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案(无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0:26: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单

【学习目标】1.了解交通线路分布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2.理解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关系。

【预习指导】

一、交通运输与商业

1.商业中心与交通运输业

(1)交通运输对商业布局有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

(2)某个地点进行的_______活动多了,就逐渐发展成为规模比较大的_______,形成不同性质的商业中心。 (3)商业中心的繁荣,会促进______________的发展。 2.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___________中心和___________中心。

(2)商业网点:是由若干个_______组成,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需要。 3.交通运输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条件

(1)商业中心通常位于区域的_______位置,交通便捷,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 (2)商业网点多散布于________或广大乡村,以便于为消费者提供日常购物服务。

(3)与商业网点相比,商业中心对___________的要求更高,所经营的商品种类_______,专业性能也___________。

4.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商业布局的影响

(1)高速公路建设:使许多商业集聚在______________的结合部。

(2)集装箱运输和_____________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3)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的出行范围逐步扩大,产生了一些大型的多功能______________。 (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商业网络的___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 【基础训练】

1.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A.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B.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

C.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中心 D.经济较发达但人口少的地区 2.关于商业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

A.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商业中B.商业街应该建在城市居民区内

C.城市中心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D.城市边缘商业街以货源最优为原则 3.关于商业网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B.两个地区之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 D.商业活动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所进行

4.近年来,哈尔滨市开设了许多鲜花专卖店,促使鲜花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是( )

① 靠近商品生产基地 ② 便捷的交通 ③ 盆花栽种气候条件差 ④ 市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上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河运、海运方便

B.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

C.上海的商业网点与商品生产地、销售地的距离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D.上海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发现问题】1、

2、

二、课中探究案

1.上海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课堂总结】1、本节学到了哪些知识?2、本节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巧?

三、达标检测单

1.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相比( )

A.商品种类较少 B.专业性更突出 C.数目更多

D.交通较为不便

2.下列商业中心的商业网点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交通发展的是( )

A.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 B.上海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C.北京市王府井商业街 D.上海市城隍庙商业街 3.仓储超市是一种以批发为主的大型超市,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

①位于城市中心 ②环境优美 ③交通便利 ④地租较低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交通发达,便于汇集客流 B.交通发达,便于汇集货流 C.交通发达,便于分散货流 D.交通发达,便于集散客货流

5.商业中心多分布在( )

A.河流边沿地带 B.城市人口密集的道路两旁 C.道路的交叉口 D.所有建筑物低层 6.天津和芝加哥均为商业中心,影响两商业城市区位共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商业机构多 C.经商人口多 D.距首都近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市内,形成新的商

业网点格局。读图,回答7~9题。

7.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分布特点是 A.位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位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位于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位于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8.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A.商业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居民多 D.外地的游客多 9.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围地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下图是某一狭长谷地的聚落与人口分布示意图,该地居民正计划在其间兴建一座活动中心,供全体居民集会使用。兴建原则是要使所有居民到活动中心的总距离最小。据此回答7~8题(注:总距离是指距计划兴建中心的距离乘以人数)。

10.活动中心应建在下列哪一个聚

落 A.a B.b C.d D.e 11.若将g聚落居民迁到距a聚落右侧15千米处,则活动中心应建在下列哪一个聚落

A.a B.b

C.d D.s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12~13题。 12.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对图中路线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城市内外联系十分恰当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

【巩固训练】

1.在河口位置形成的城市有

A.上海 B.东京 C.巴黎 D.北京

2.下列城市中,可以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B.大庆、东营、玉门、塔中 C.鞍山、宝鸡、包头、白云鄂博 D.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 3.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是

A.沿铁路分布 B.沿河设城 C.沿海布局 D.沿公路分布 4.清末,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原因是

A.气候由于异常变化而变的恶劣 B.无节制的开发矿产资源导致资源枯竭 C.大运河於塞,不能通航 D.城市规模扩大 5.古代著名的大城市,多数诞生在

A.沿海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 C.河流中上游地区 D.高原地区 6.关于商业网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②山区居民居住分散,因此商业网点多于平原地区 ③上海自身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且腹地广阔 ④上海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等商业网点选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业中心即城市 ②商业中心既指商业城市,也包括城市内的商业街和商业小区③城市中商业中心的数量、规模大小,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④商业中心的兴起与发展是国家政策调控的结果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关于城市内商业中心组织形式或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②历史上形成的商业中心区位,是在人们有意识的规划下发展形成的 ③城市的几何中心处,是商业中心的最佳区位 ④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是近年来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新趋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近年来,哈尔滨市开设了许多鲜花专卖店,促使鲜花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是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 ②便捷的交通 ③盆花栽种气候条件差 ④市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上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河运、海运方便

B.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

C.上海的商业网点与商品生产地、销售地的距离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D.上海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能力提升】

1.下图中,A、B两聚落分别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判断A、B的聚落形态,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回答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