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河北专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提分卷(一)古诗词阅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3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项提分卷(一) 古诗词阅读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通过所观之景,表现了大海的辽阔壮观和生命活力;接着又通过所想之境,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首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

B.“秋风萧瑟”为全诗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奸雄”的形象。 C.全诗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 D.全诗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要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离别之难的意思。

B.首联借春光将尽的特点进一步渲染了别离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痛苦难受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传承的名句,“丝”与“思”谐音,以蜡泪喻相思之泪,是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情。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分)

运用衬托的手法,用“相见难”衬托“别亦难”,用百花凋零的暮春之景渲染离别的凄凉氛围,表现出了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3分)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道烽烟直冲云天。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流过大漠,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

1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属国”是附属国的简称,是作者出使边塞时路过的一个地方。

B.由“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出使的时间是春天。 C.“燕然”原指燕然山,在诗中指边防前线。

D.这首诗描写了奇特壮丽的边塞之景,同时表达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首联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既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又表现了黄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的形势。

B.颈联实写眼前之景,描绘了一幅热闹、活泼的画面。

C.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愁”字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8.“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空悠悠”突出白云的轻浮缥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辗”字既写出了牛车的重量,又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表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2.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3分)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面对的困难巨大,遭遇的坎坷,表现了诗人苦闷茫然的内心。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请用自己的话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似乎已经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看见柳树茂密,山花鲜艳,一座村庄出现在眼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由自然入人事,富含哲理,描摹了一幅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C.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D.本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请对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单赏析。(3分)

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倾城随太守”之语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式的拥戴、赞扬和钦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