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3:50: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蒙古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带地质特征
作者:关振斌 杜秀兵 李荣祥 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2期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铜矿点多分布于大兴安岭中南段,东乌旗地区属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铜、银、铅、锌、铁、钨、锡或矿集中区之一。本区是在成矿物质丰富的老基底构造层和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基础上,叠加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构造活动而发展起来的铜、银、铅、锌、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作用与地层、构造和岩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键词:东乌旗 铜多金属 地质特征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属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铜、银、铅、锌、铁、钨、锡矿矿集中区之一。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即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增生带及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南部即为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东东向—北东向。西北部与蒙古南戈壁省努库特达斑岩成矿带毗邻。已发现的矿床和矿点,除碱性花岗岩铜铌钇矿床外,主要类型可划分为斑岩型、次火山热液型和夕卡岩型等,可统一视为燕山期深源中酸性浅成—超浅成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列。 本区是在成矿物质丰富的老基底构造层和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基础上,叠加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构造活动而发展起来的铜、银、铅、锌、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作用与地层、构造和岩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2. 控矿条件分析
地层 本区最早地层为下一中奥陶统,主要为浅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和形成于较强拉张环境中的优地槽型细碧角斑岩建造(由海相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夹碎屑岩、灰岩组成),分为铜山组、多宝山组和乌宾敖包组;志留系上统为卧都河组砂岩夹粉砂岩、板岩组合;泥盆系为一套巨厚的浅海相、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分为中—下统泥鳅河组、中—上统特尔巴格特组和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宝力格庙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黑色砂板岩和格根敖包组浅海、滨海相中性—中酸性火山岩(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火山碎屑岩夹碎屑岩、生物灰岩透镜体;侏罗系中下统为断陷盆地中沉积的含煤碎屑岩,上侏罗统为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生界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是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中生代火山岩大面积集中分布于东部,构成大兴安岭火山岩浆岩带西部(西坡)的一部分。本区内,泥盆系、石炭—二叠系岛弧型海相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建造(细碧角斑岩系)以及奥陶系岛弧型火山岩—细碧角斑岩系是有利的赋矿围岩及含矿岩石建造,亦是寻找古生代海相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层位。其中,上白垩统、泥盆系在本区分布最为广泛、厚度大,具有较高的Cu、Ag多金属丰度值,是主要的控矿地层之一。
构造 区内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极为密切。构造控制着富含铜、铅、锌、银多金属元素地层的形成和分布,也控制着地层的褶皱与岩浆侵入活动。晚石炭世以后,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沿查干敖包—阿荣旗深断裂俯冲、碰撞,兴蒙海槽闭合,东乌旗早华力西地槽回返,本区中部沿宝力格一带发生了较大规模以陆相安山岩为主的火山活动,伴随有华力西(中晚)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中生代受环太平洋边缘构造活动的影响,转入构造活化阶段。大陆裂谷活动自中晚侏罗世开始,在继承古生代基底构造基础上,受NE向断裂差异性升降活动作用,形成以NE向为主的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受其控制,晚侏罗世发生了大规模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火山旋回末期,伴随花岗质岩浆强烈侵入,形成本区以燕山期为主的多金属成矿活动。 本地区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均较发育,构造格架表现为以NE向、NW向为主,EW向次之,共同控制Cu、Ag多金属成矿作用。褶皱构造主要为NE—SW向延伸的吉尔嘎郎敖包—额尔登陶勒盖复背斜;NE向的毕力格—查干敖包、包日恩乌拉—巴润额仁两条大断裂控制区域上中生代断陷与隆起,也控制着晚侏罗世火山岩和不同时代侵入岩的分布,是本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成矿带上分布有朝不楞大(中)型铁锌矿、吉林宝力格和奥由特银矿、乌兰陶勒盖铜银多金属矿、达来铜多金属矿等多金属矿点10余处。
岩浆岩 区内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非常强烈。华力西期岩浆侵入活动以晚期最强烈,多形成岩基状花岗岩,另有少量中性闪长岩沿区内EW向和部分NE向构造侵入。副矿物组合类型主要为磷灰石—锆石—榍石型。晚期零星基性、超基性岩类沿区内EW向深大断裂带两侧分布。该期岩浆活动的特点是岩类比较单一。
燕山期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都甚为剧烈,侵入岩多呈小岩基、小岩体(株)群、杂岩套,以分布广泛、岩类多、分异性强、并常与火山活动形影相随为特点。燕山期侵入活动可分为三次,以第一次最强烈,随后依次减弱。岩性以二长花岗岩、黑云钾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副矿物组合类型主要为榍石—锆石—独居石型。早期岩类复杂,与区内有色、贵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晚期则较为简单。岩体受区内NE向构造的严格控制,少量也分布于EW向构造中。
从成矿时代专属性来看,华力西晚期的侵入活动在泥盆纪、二叠纪地层中发育了宽度不同的接触变质带并产生一些铜矿化,例如巴颜都兰铜矿点和塔尔巴格吐铜矿点。而与燕山早期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化情况比较复杂,一些为热液交代的夕卡岩型铁矿、铜矿的成矿母岩,如朝不愣铁矿床、查干敖包铁锌矿床;另一些在侵入活动中,为产于外接触带的热液多金属矿床的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提供了热动力和流体,例如查干陶勒盖铅矿点。在燕山中晚期,与浅成—超浅成次火山岩杂岩体密切相关的银铜矿化也十分普遍,如吉林宝力格和奥由特银矿。
从岩性的成矿专属性看,铅、锌矿化多与二长花岗岩有关,而铁铜矿化多与黑云母花岗岩关系密切,闪长岩(或闪长玢岩)多与铜银矿化有关。
在多数矿区中,中—酸性岩脉的发育程度对矿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3. 矿产分布与类型划分
区内铜、银多金属矿主要分布于NE向隆起带及坳陷带中。有朝不楞大(中)型铁、铜、锌多金属矿床和沙麦中型钨矿床;小型矿床有查干敖包铁、锌多金属矿,乌兰陶勒盖铜、银多金属矿及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床等。另有众多矿点、矿化点及众多化探异常。上述矿床按成因类型划分,主要为夕卡岩型(朝不楞、查干敖包等矿床)、次火山热液型及斑岩型(代表性矿床有乌兰陶勒盖、吉林宝力格、奥由特银铜多金属矿)。在额尔登陶勒盖发现了与蚀变正长花岗岩有关的斑岩铜矿化,在奥由特矿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化。 4. 结束语
本区是在成矿物质丰富的老基底构造层和华力西期地槽褶皱带基础上,叠加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构造活动而发展起来的铜、锡、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特别是有色金属成矿作用与地层、构造和岩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泥盆纪巨厚的类复理石沉积,多种元素富集,是有利的铜多金属矿床赋矿地层。EW向、NE向区域性深大断裂长期反复活动,使区内火山—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既为成矿提供热源,也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经过多次承袭、利用和改造早期构造、后期挤压—俯冲、推覆和拉伸—断陷作用,使本区形成复杂的构造系统,控制了岩浆活动,同时为成矿提供了赋矿空间。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尤其在燕山期,多旋回火山—岩浆侵入活动是在强烈的构造一岩浆活化背景下发生、发展、演化的,为本区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提供动力来源。
近年来,随着本区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多金属矿床被人们发现、利用,同时针对实际特点的成矿环境、成矿模式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对在本区寻找铜多金属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 赵一呜等.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远景评价.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