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5.1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17: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金相显示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实验二 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三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实验四 钢的热处理工艺

实验五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六 合金钢的显微组织分析 实验七 铸铁的显微组织分析

四川大学制造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2006.9

实验一 金相显示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原理、构造,使用和维护,为掌握金相微分析方法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实验说明

金要显微分析是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内部组织以及微不夹杂物,微裂纹和微小缺陷(这些都是用肉眼、放大镜看不见的,至少是看不清楚的)以分析判断金属材料的治炼,加工工艺的正确性和金属材料性能的优劣。金相显微分析是材料科学和主要研究手段,所以金相显微镜就成了金相分析的主要工具。

(一)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如图1—1所示,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及一些辅助光学零件,物镜和目镜分别由两组透镜组成,对着物质AB的一组透镜组成物镜O1,对着人眼的一组透镜组成目镜O2。现代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由复杂的透镜系统组成。

物镜使物体AB形成放大的倒立实象A?B?(称中间象),目镜再将A?B?放大成仍然倒立的虚象A??B??,其位置正好在人眼的明视距离处(即距人眼250mm处)。我们在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的就是这个虚象A??B??。

2

图1—1 显微镜的光学原理示意图

显微镜的主要性如如下: 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由下式来确定:

M?M物?M目?LDf物f目

式中:M—显微镜放大倍数

M物—物镜的放大倍数 M目—目镜的放大倍数 f物—物镜的焦距

3

f目—目镜的焦距

L—显微镜的光学镜筒长度 D—明视距离(250mm)

f物、f目越短或L越长,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有的小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需乘一个镜筒系数,因为它的镜筒长度比规定的显微镜筒短。

2.显微镜的鉴别率

显微匀的鉴别率指它能清晰地分辨试样上两点最小距离d的能力。在普通光线下,人眼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为0.15~0.30mm,即人眼的鉴别率d为0.15~0.30mm,而显微镜当其有效放大倍数为1400倍时,其鉴别率d为0.21×10-3mm。显然。d值越小,鉴别率就越高,鉴别率是显微镜的一个最重要的性能。它可由下式计算:

d??1A

式中:λ—入射光线的波长

A—物镜的数值孔径

显微镜的鉴别率取决于使用光线的波长和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目镜无关。光线的波长可通过过滤色片来选择。兰光的

4

波长(λ=0.44μ)比黄绿光(λ=0.55μ)短,所以鉴别率较黄绿光大25%。当光线的波长一定时,可通过改变物镜的数值孔径来调节显微镜的鉴别率。

3.物镜的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A表示物镜的集光能力,如图1—2所示

A?nsin? 式中:n—物镜与试样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φ—物镜孔径角的一半

n越大或φ角越大,则A越大。由于φ总是小于90°的,所以在空气介质(n=1)中使用时,A一定小于1,这类物镜称干系物镜。当物镜与试样之间充满松柏油介质(n=1.5)时,A值最高可过1.4。这就是显微镜在高倍观察时用的油浸系物镜(简称油镜头)。每个物镜都有一个设计额定的A值。它标刻在物镜体上。

图1—2 物镜的孔径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