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内文言文系统复习整理试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4:41: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②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4、一词多义

?(形容词,尽、完)?蝉则千转不穷.①穷?

?欲穷其林(动词,走完)?.

?(停止)?猿则百叫无绝.?②绝 ?天下独绝(绝妙)?.?负势竞上(向上)?.③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从流飘荡(随着)??.

之(听从) ④从?择其善者而从.

?先人还家(跟随)?从.

?一百许里(实指,表示“一百”)?.⑤百?

?猿则百叫无绝(虚指,表示“多”)?.

5、古今异义

??古义:表约数,左右①一百许里 许? .?今义:或许,赞许等?

?古义: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②经纶世务者 经纶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古义:至

③鸢飞戾天者 戾? .?今义:罪恶?

6、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飘,向西飘) ..②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③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④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⑤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⑥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 .⑦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7、特殊句式

26

省略句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即“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8、重点句子默写

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③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视觉感受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写山“奇”的句子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⑤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重点句子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忙于处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0、作家作品

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了《齐春秋》。本文虽名“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实际上描写的是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②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与散文相对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讲究对仗工整,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

12.唐诗五首

1、给加点字注音 东皋(gāo) 徙倚(xǐ yǐ) 落晖(huī) ....

驱犊(dú) 采薇(wēi) 萋萋(qī) ...

27

鹦鹉(yīng wǔ) 征蓬(péng) 萧关(xiāo) ....荆门(jīng) 早莺(yīng) 白沙堤(dī) ...2、重点词语解释 ①东皋薄暮望(接近) .

②徙倚欲何依(徘徊) ..

③长歌怀采薇(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④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平川、原野;分明的样子) ...⑥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⑦单车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

⑧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⑨长河落日圆(指黄河) ..⑩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荒原) ..?仍怜故乡水(喜爱) .?水面初平云脚低(刚刚;低垂的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3、一词多义 ?人愁(让,令)?烟波江上使.使? ?使至塞上(出使)?.4、古今异义

?古义:看?

?①相顾无相识 顾 .?今义:照顾???古义:往

②来从楚国游 从? .?今义:跟从??古义:喜爱?

?③仍怜故乡水 怜 .?今义:可怜?

5、重点句子默写

①《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诗中于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②《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8

③《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⑤《钱塘湖春行》中写莺燕报春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作家作品 ①《野望》的作者是王绩,号东皋子,唐代诗人。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清幽、萧瑟、恬静的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

②《黄鹤楼》的作者是崔颢,唐代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既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了思乡之情。

③《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字摩诘 ,唐朝著名诗人。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壮美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⑤《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21.《孟子》二章

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yǎn) 天下熄(xī) 淫(yín) ...

舜(shùn) 畎亩(quǎn) 傅说(yuè) ...百里奚(xī) 曾益(zēng) 拂士(bì) ...2、重点词语解释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③戒之曰(告诫) .④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⑤居天下之广居(居住;居所,住宅) ..⑥与民由之(遵循) .⑦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

29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

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的) .⑩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扰乱) ..?人恒过(常常) .?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而后喻(了解,明白)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 .3、通假字 ①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②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③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4、一词多义

?行天下之大道(道路)?.①道?

?妾妇之道也(原则,行为准则)?.

?为大丈夫乎(能够)?是焉得.②得?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谨慎)?必敬必戒.?③戒 ?之曰(告诫)?戒.?者(准则,标准)?以顺为正.④正?

?立天下之正位(正确)?.?门(动词,去,到)?往送之.?⑤之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于畎亩(动词,起,指被任用)?发.⑥发?

?发于声(动词,表现)?.?(名词,狱官)?管夷吾举于士.?⑦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