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8:16: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评分标准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30个题目,每个题目0.8分,共计24分;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数字推理每个题目0.7分,数学运算每个题目0.8分,共计15分;判断推理部分,总共4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6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演绎推理每个题目1分,共计31分;常识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0分;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总计140道题目,共计100分。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1.【解析】A。“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一个“更”字传达出自豪的语气,再根据后面的关联词“然而,话说回来”,又能看到有些许遗憾。
2.【解析】C。传达:向别人转述;包涵:包括,含有;贯穿:贯串,穿过,连通;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能够用在艺茶过程中的应为“贯穿”。虚无:指不存在的,空虚的,这里要说的是无艺之“道”是空无所有的,应为“空洞”。虚浮和枯燥与题意无关。
3.【解析】A。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操纵:把持,支持;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专营:专门从事。就“王牌”而言,“垄断”更能凸现对基因产业的完全掌控,用意高于其他三个词语。“抢先”一词较“及时”更具有先发制人的意味,用在此处比较巧妙、贴切。
4.【解析】C。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声名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享誉中外:在国内外社会取得声誉。“声名鹊起”契合题意。
5.【解析】D。识别:辨认,辨别,区分,分辨;辨别: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甄别:考核鉴别。鉴别:审查,辨别;题干要表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进行认真思考,不是辨认,区分,而是要进行审查辨别。从后一句“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以看出,是种种逐渐凸显的社会弊端造成的结果,“通病”、“现象”和“矛盾”不能与“开始怀疑”相匹配。
6.【解析】A。契机:机会,转折变化的机缘;适应:适合于;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促进:推动使向前发展。第一个空格处应为“契机”。
7.【解析】B。全盘:全部,全面;既然是研究,就带有主动性,不存在被动接受的问题。由后句“在希冀精确追溯中国历史的尝试中”可知应为部分的接受古籍,与“全盘”相对应;倚重:看重并且信赖。用在此处较为准确恰当。
8.【解析】A。从后一句来看,睡眠障碍与疾病是存在联系的,排除“确认”;“分割”和“割裂”都有分开、割开的意思,但“割裂”是从整体中分割出若干部分,隔开,而“分割”则是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这里说的显然是两个不同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整体,排除“分割”。句中讲的是二者的联系,就不是“区分”联系。从“连带”一词可以判定后一空处应为“一石二鸟”。
9.【解析】C。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表演得同样精彩。比喻不同的做法或说话取得同样的效果;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商量而见解一致。大同小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大部分相同,小部分略有差异。符合句意的是“异曲同工”。依据“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可知后一空处“偏差”一词较为贴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0.【解析】A。创建自己的事业本身就是个人主动的行为,无需再说“主动”。从后句中的“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练”可知第一空处应该对应“直接”;“独立”和“一手”都是指“一个人”,显然不是文句强调的重点,从后一空处来看,“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应建立在个人所在的组织、团队、集体的基础上,而不是同事。集体:许多人的有组织的整体。这里与个人直接对应的是“组织”,排除B、C、D项。
11.【解析】D。句首提到“本能的作用”,相应于“无师自通”,即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巧夺天工:人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不符合胡蜂这一主体。名副其实:名称与实质相一致。此处用来说明胡蜂的建筑术的高超。
12.【解析】D。第一空处强调的是做事的境界水平,从一个“仅”字就能看出。独当一面:单独承当一方面的工作或使命;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也比喻有所依靠;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这三个词语都能说明做事的娴熟程度,但只有“臻于佳境”表达出做事达到的境界,用在此处更为妥帖。后一空处只有“复制”能够表达“量化”和“分寸感”。
13.【解析】B。高瞻远瞩:看得高远,形容目光远大。此处不是一般而论,而是就新闻记者对全局的把握做进一步说明,使用“高屋建瓴”较为恰当,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后一空处强调对理性力量的用挖掘、深入搜寻来显露或采集,“发掘”用在此处最为恰当。
14.【解析】D。与“形象”搭配的应为“呈现”,意为显现,展示出。而“还原”是把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或形状,用在此处不够恰当。“描绘”不能表达呈现出的意思。“展现”是明显地表现出,此处没有此意。只言片语:个别词句,片段的话语。符合题意。
15.【解析】A。由第一句话可知,两个“为了”表明此处谈的是“出发点”,“目的性”本无好坏之别,不选。从“然而”一词看出,后一空处用“掌控”较为合适,规划: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16.【解析】B。因为是年代表,所以在时间上要求的是准确,而不要求精确。“精准”强调的是“准”,意为非常准确,用在此处较为贴切;“精确”强调极精、极准确,非常正确之意,用在此处不恰当。空穴来风:比喻消息或传说并非完全无根据。此空前已有“不是”,因而不宜用。就“传说”而言,“虚无飘渺”更为贴切。
17.【解析】B。阻碍:阻力;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瓶颈:比喻易生阻碍的部分。就句意看来,此处要指出的是前进中的障碍;针对成本而言,可知后一空是要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范围,“规模化”最为恰当。
18.【解析】C。机遇:有利的境遇,由“先进入”可知,这是一个有利的境遇。“高额利润”应通过谋划得到,“谋取”一词最为恰当。
19.【解析】A。推崇:尊崇,推重崇敬;仰慕:敬仰思慕;称颂:称赞颂扬;赞誉:称赞,称誉。第一空处应为“推崇”。由其书推及人品,这里用“联想”较为妥当。微词:隐晦的批评。
20.【解析】D。由“外面”一词可知,第一空处应为“封闭”。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品性或习惯受到影响、感染而无形中发生变化,不符合村庄这一客观对象;“默不作声”与句意相去甚远;悄无声息: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与后面的“漠然不觉”形成对照。
21.【解析】A。北风和南风这两种不同的风,达到了不同的效果,北风烈却让人更加警惕,南风柔却让人放松心绪,这正是它们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使然。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方法得当会起到柔克克刚的效果。
22.【解析】A。题干要求揣摩作者的意图,意图一词意在指明如何去做,除了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外,A、C、D都符合文意,只有A项“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指出了做法。
23.【解析】B。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道德是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而道德水准是指道德水平的高低。此题侧重于意识形态,所以还是价值取向为最佳。
24.【解析】D。文段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本题容易误选A项,其实A项错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科技并非停滞不前,而只是没有长足进步;二是研究方法的缺陷只是没有长足进步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
25.【解析】B。文中列举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的几个例子,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A、C、D项并未提及。
26.【解析】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试管、克隆、冷冻保存等生物技术新成果的问世,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句。A项不够具体,B项不能从文中推出,D项未突出生物新技术。
27.【解析】D。文段提出了一种现象即“一些科学技术成为横亘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知识壁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与常识”和“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与常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提升科普工作水平。所以,文段意在说明在新形势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28.【解析】A。文中最后提到了“根源的根源”即土著音乐,文段既然已经说明了这个根源的根源,那么作为根源的根源的土著音乐是如何得来的,我们还不可知,所以接下来作者肯定会向读者介绍土著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29.【解析】C。文段最后一句为主旨句。根据文段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逻辑顺序:过度的照明——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植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所以本文用昆虫做连接,指出了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30.【解析】D。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是本文的关键所在,最后一句“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说明了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31.【解析】B。文段着重阐释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在与硬实力的对比关系中我们发现,软实力同样对城市整体实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意在说明城市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32.【解析】C。阅读全段,由“尽管……但……”的关联关系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还不够高,有待进一步拓展,C项准确全面地加以说明,符合题意。A项没有指出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文段并未讲“推动因素”,B项不选,D项不能从文段推出。
33.【解析】D。由⑤句可知,其前面一定叙述了悖论的两个方面,排除A、C项。再从①③句的逻辑关系来看,③句中的“不仅……而且”表明此句应在①句之后,所以D项语序正确。
34.【解析】D。对比第⑤⑥句,显然⑥句前面应该有相关内容陈述较为合理,排除A、C项。再从①⑥句来看,①句是对⑥句的考证,应排在⑥句之后。所以D项语序正确。
35.【解析】C。阅读文段,首先排除D项。A项没有指明避讳作为禁忌制度已经消亡的事实。B项说法与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文意不符,趋吉避凶是避讳演变出的习俗,是心理避讳的外化,而不是心理本身。C项所述符合文意。
36.【解析】D。文段讲述了同一地区不同生产方式的族群相邻而居的事实,表明地区同一并不代表人类的生产方式同一,意味着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A、B、C项在文段中未涉及。
37.【解析】A。B、C项意思相近,但均未指出哲学的发展方向。而A项正式指出了哲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D项只是文中的某一点,没有全面概括主题。
38.【解析】A。文段第一句话表明了炮制技术的核心地位,后面着重阐发了炮制技术被外企“偷学”的状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不能“不管不问”,需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B项与文意无关,C、D项与文意不符。
39.【解析】C。此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理解,文段首先指明了世界遗产项目关注的是“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是“珍贵文件”和“口述历史记录”,可见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实物与记录”。
40.【解析】D。文段通过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礼制的要求使得传统服装的裁制向着平面剪裁法发展。A项中“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说法欠妥,B项不能从文中推出,文段并未对中西方剪裁方法进行明确区分,C项符合文意,但不是文段说明的重点。
41.【解析】A。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的四倍为第三项,(6—1)*4=20,(20—6)*4=56,(56—20)*4=144,(144—56)*4=352。
42.【解析】A。先作差,分别为1、4、9、25、64,能联想到平方。分别是1、2、3、5、8的平方,可以看出是第三项为前两项之和,可以算出8后是13,即为13的平方169。169+104=273
43.【解析】D。为自然数列的平方加减2,奇数项加2,偶数项减2分别为1的平方加2=3、2的平方减2=2、3的平方加2=11、4的平方减2=14、5的平方加2=27、6的平方减2=34。
44.【解析】C。先前后作差得1、4、9、49、256,分别为1、2、3、7、16的平方,且2、3、7、16分别为前一项。所以下一项为65的平方,65的平方+321=4546。
45.【解析】D。将原式变形为1/1,2/4,6/11,17/29,46/76,可以很简单的看出前一项分子分母之和等于下一项的分子,即76+46=122,前项分母与后项分子的和再加上1等于后项的分母即76+122+1=199。
46.【解析】C。每个部门的材料数分布情况 不同的分法数目
(9,9,12) 3 (9,10,11) 6 (10,10,10) 1
所以共有10种。
47.【解析】A。设参加人数为N,列等式:63+89+47-46-2*24=N-15,N=120。
48.【解析】D。本题可直接看出答案,乙教室一次45人,共有1290人,所以乙次数一定为偶数,又因为一共27次,所以甲一定为奇数,直接选15。
49.【解析】A。水量越大,费用越高,所以要用水最多,所以每个月应该用满10吨,所以总吨数为20+(108-100)/8=21.
50.【解析】C。排列组合,可以看为从四人中任意选择两人分配,即C24=6。
51.【解析】C。利润问题。设上月进价为X,售价为Y,上月利润率为Z%。则 X×(1+Z%)=Y
X×(1-5%)[1+(Z+6)%]=Y 解的:Z=14。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52.【解析】B。根据题干可以知道,年龄的平方那年在20世纪中间,43的平方为1849,肯定不符合,45的平方为2025当然也不符合,只有44符合,所以年龄为44的平方减44等于1892。
53.【解析】D。因为任意两段距离的和都不大于或等于第三边,所以没有组成三角形,即要形成N段距离,至少要有N+1个孔,即为7个。
54.【解析】D。顺水速度—静水速度=静水速度—逆水速度=水速。
55.【解析】B。20*5%=1,1个不及格的最高是59分,为了第十人分数尽量低,第一名到第九名即为100向下依次排列,以88分为基准分,第1-第9名分别多出了12,11,10,9,8,7,6,5,4一共多出72分,其他11人一共少了72分,去掉一个不及格的88—59=29,72—29=43,还多出43分,剩下11人分数要尽量大,从88开始向下依次排列,很容易得到少了0+1+2…+9(少1人,因为有个不及格的),少了45分,43分不够填补45分,所以88不符合,再每人依次加一分,则少的分数低于43,完全符合,所以第10人分数应为89分。
56.【解析】A。前5幅图中,三角型的个数分别为3、4、5、6、7,(注意有些三角形是两个图形连起来形成的),所以下幅图中应有8个三角形,符合条件的只有A项。
57.【解析】D。第一张图有一条水平的对称轴,第二张图有一条竖直的对称轴,第三张和第四张图都有水平和竖直的对称轴各一条,第五幅图有一条竖直的对称轴,所以下幅图应有一条水平的对称轴,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
58.【解析】D。前5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都和外部的其中一个图形相似(其中B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是和左上角的图形是相似的),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
59.【解析】B。都是由两个图形组成,且小图形位臵分别在图形的右,下,左,上,右,所以下一幅图的小图形应该在图形的下方位臵,符合条件的只有B项。
60.【解析】C。每行的白圈个数分别为9、8、7,排除掉B项、D项。小黑圆圈每次依着向右,右边无圆圈则向下的顺序每次移动两格(下幅图中被消去的小白圆圈不计算在移动格子内),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C项。
61.【解析】B。第一组图中都有一个圆形,第二组图中都有一个三角形,第三组图中都有一个平行四边形。
62.【解析】A。每行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图形相加,去同存异,符合条件的只有A项。
63.【解析】D。每张图分别是从不从的角度对图形进行观察,第三幅图应对图形侧面观察,因为图形下部切入到圆柱体中,在侧面应该体现出来,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
64.【解析】A。空白面与横线面应该在对面的面上,所以排除C、D。B项中上表面的对角线应该与右表面的对角线相交在一个顶点上,所以排除,符合的只有A项。
65.【解析】C。首先排除D项,顶面的横线和有两条横线的侧面中的横线不可能平行,把B项掉转过来看,和A项是同样的图形,所以都排除,剩下的只有C项。
66.【解析】C。关键词是“一个税不同纳税人按不同比例”。A项不是一个税,B项是累进税率,D是提高整体税率,还是一个税,没有两种不同的税率。
67.【解析】D。关键词是“没有预料也没有被认识”。D项中小张对结果是有预料到的。。
68.【解析】B。关键词是“对工作职责的不确定“、“工作流程混乱”、“效率低下”。A项、D项中没有提到效率降低或流程混乱,C项中小陈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没有不确定。
69.【解析】D。关键词是“某些生物”、“带入”、“危害”。A项中不是生物,B项没有造成危害,C项中植物不是带入的,是原有的发生变异。
70.【解析】A。关键词是“觉得自己的创作有价值”。B、C、D项中没有提到自己创作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