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0:28: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简答专项精选50题

1.简述茅盾《野蔷薇》的艺术特点。 答案:(1)以年轻人的恋爱为题材。 (2)反映知识分子的人生苦闷。 (3)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

(4)较多地借鉴了现代西方文学的表现方法。

2.简述张承志小说的诗化特征。 答案:(1)把广阔的纷纭万象的世界融入自我心灵,注重内心体验的表达。 (2)使用象征、隐喻的艺术技巧,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3)以诗的表达方式和诗的精神结构小说,达到了诗的境界。 (4)哲理升华到诗性的高度,风格雄浑壮观、激越奔放。

3.简析“朦胧诗”的特色。 答案:(1)“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的出现打破了诗歌领域现实主义一元化局面,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2)侧重表达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了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朦胧向往。

(3)艺术技巧上广泛吸收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意象、变形、联想等,给人一种朦胧之美。

4.简析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其局限。 答案:(1)精于诗意的艺术构思,善于缘物生情、托物言志,常从细微处落墨,通过比兴或象征手法营构诗意形象,创造诗的意境,借以表达深远的旨意。

(2)缜密精巧的艺术结构,讲究剪裁布局,行文峰回路转,每在“转弯”后升华,卒章显其志。

(3)局限是主题较为单一,存在粉饰现实的倾向,谋篇布局雷同,有斧凿痕迹。

5.简析《故事新编》的创作特点。 答案:(1)依据古籍,容纳现代,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 (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达到古今交融的艺术效果。

(3)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生活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6.简析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答案:(1)侧重表现老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民俗,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2)善于将讽刺与写实结合,在精彩的细节描写中透露出幽默效果,呈现出语言机智与哲学观照的统一。

(3)使用纯熟的北京方言,文字俗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堪称文学语言大师。

7.简析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答案:(1)是在动荡混乱时代,一个现代派诗人内心情绪的凝结,在“我”的形象系谱中显示出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

(2)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展示内心的分裂、残缺、矛盾和痛苦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3)在对个体生命的自觉感悟与沉思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类命运、历史沉浮和民族忧患的沉思。

8.简析京派作家群的流派特色。 答案:(1)30年代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成员主要是居留北京的一些自由主义作家,如沈从文、废名、芦焚(师陀)和萧乾等。 (2)侧重表现人性的丰富乃至美好,展示乡风民俗的和谐,作品大都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宁静幽闲的意境之美,对于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9.简析茹志鹃《百合花》的艺术特点。 答案:(1)不是正面描写激烈的战斗过程,而是撷取战争中的一朵“浪花”,从侧面来表现战争。

(2)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 (3)人物心理描写细腻准确,富于层次感。 (4)艺术风格清新、俊逸。

10.简析丁玲笔下的莎菲形象及其意义。 答案:(1)莎菲是个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女性,执拗地寻求人生的意义却又找不到出路;鄙视世俗,又不时徘徊于声色边缘;重感情,更爱幻想与狂想。

(2)莎菲的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动荡时代知识青年的反抗而带着病态的性格。她的苦闷,是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激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苦闷彷徨的真实写照,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容。

11.简析张中行散文“三话”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1)“三话”是指《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2)“三话”以“过来者”“当事人”的身份讲述了许多不见于正史的“野史”、轶事,既写“现代硕儒”的嘉言懿行,也写古今才女的爱情生活。 (3)“三话”运笔随意,语言自然,不拘格套,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闲话”风格。

12.简析《日出》的结构艺术特点。

答案:(1)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用诸多生活的片断来表达“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批判性主题。

(3)结构上采用辅助性手法,如设置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陈白露、金八等,加强戏剧结构的整体性。

13.简析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孙犁擅长以散文的手法来写小说,虽以抗战生活为题材,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尖锐激烈的冲突、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往往是以一条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轻捷的笔触加以精雕细琢,将写景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于一体,从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的光华。孙犁小说的景物描写非常出色,不仅洋溢着冀中平原淳厚的泥土气息和水淀荷花的幽幽清香,而且与人物的心境、情节的发展相契合。孙犁很注意小说语言的优美,描写、叙述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动人,而人物语言也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和口语化。总之,孙犁的小说具有散文的韵味,充溢着既深沉,又明丽的诗的情调。

14.简析《月牙儿》在思想及艺术上的成就。

答案:《月牙儿》根据被毁于“一·二八”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重写,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 《月牙儿》是以散文诗笔法来写小说,贯穿全文的“月牙儿”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是对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构成境界、渲染气氛、烘托心理、联络结构、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15.简述“寻根小说”最显著的特点。 答案:“寻根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

(1)以现代意识关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的地域特点。这方面,主要有韩少功的“荆楚文化”小说、贾平凹的“陕秦文化”小说、李杭育的“吴楚文化”小说、张承志的“草原文化”小说等。

(3)“寻根小说”注重对题材所蕴涵的深层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艺术传达,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如语言上的继承在阿城小说中极为明显),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16.简述“实验小说”的特点。

答案:“实验小说”的特点主要有:

(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与反叛,对一切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消解。 (2)在文学观念上颠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加散乱、破碎,因为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追求文本的游戏性,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17.简述张贤亮的小说在艺术上存在的局限。

答案:张贤亮的小说在艺术上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局限:

(1)沿用了传统小说中“才子落难,佳人搭救”的情节模式。

(2)往往运用大段哲理性语言来深化主题,造成一种气势,使人警醒。然而由于大段的哲理(甚至大段地引用导师语录)切割了小说画面和人物心理流程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