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7:06: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字钟的设计与仿真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2011128094 姓名:昌超
摘要:本文利用AT89S52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产生定时时间,用数码管显示时间,然后通过按键开关调节时间,这样就设计出了一个由计数模块、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的数字钟了。本文利用proteus进行电路图的设计与仿真。 关键词:数字钟;控制;显示;单片机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Digital Clock
Abstract:In this paper, AT89S52 microcontroller timer / counter T0 timing purposes, with a digital display of time, and then adjust the time by the key switch, so that by the count of a design module, display digital clock module and a control module.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proteus to design and simulation the circuit.
Key words: Digital clock;Control;Display;Micricontroller.
1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也得到了提升,当今的电子设备几乎都含有微处理器,即单片机,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单片机电路的设计技术成为电子技术设计者必备的技能。本文通过Proteus软件设计和制作了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对于了解单片机和熟悉Proteus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用处。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用AT89S52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产生1s的定时时间,作为秒计数时间,当1s产生时,秒计数加1开始计时。显示00-00-00的时间,开始计时;P1.0控制“秒”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s;P1.1控制“分”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min;P1.2控制“时”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h。计时满23-59-59时,返回00-00-00重新计时。P1.3用作复位键,在计时过程中如果按下复位键,则返回00-00-00重新计时。
3 数字钟主要电路原理 3.1 时钟电路
80C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振荡器,其XTAL1端和XTAL2端必须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
其中电容C1、C2对振荡频率起到稳定的作用;振荡器的频率选择范围为1.2MHz-12MHz。单片机也可以使用外部时钟,此时,80C51的XTAL2端用来输入外部时钟信号,而XTAL1端则接地。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时钟电路
3.2 复位电路
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μF。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 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此高电平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复位,RST端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上电时,Vcc的上升时间约为10ms,而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频率,如晶振频率为10MHz,起振时间为1ms;晶振频率为1MHz,起振时间则为10ms。在图2的复位电路中,当Vcc掉电时,必然会使RST端电压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于内部电路的限制作用,这个负电压将不会对器件产生损害。另外,在复位期间,端口引脚处于随机状态,复位后,系统将端口置为全“l”态。如果系统在上电时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则程序计数器PC将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初值,因此,CPU可能会从一个未被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程序。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复位电路
4 基于proteus软件数字钟的仿真
当单击开始时,数码管上出现数值00-00-00.单击K1,秒数加一;单击K2,分值加一;单击K3,小时值加一;单击K0,全部清零,返回00-00-00重新开始计时。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仿真结果图
5 结束语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可以说是学会了很多东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建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96—104 [2] 周润景.单片机电路设计、分析与制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7—40 [3]何小艇.电子系统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45—249
[4]何希庆,高伟.MCS-51单片机原理、实验、实例[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44—50
[5]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