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2: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影响着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税源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税源管理的能力,进而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一、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一 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是落实“信息管税”的重要举措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理顺和落实“信息管税”相关职能、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更好地体现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可以从机制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信息采集、分析、利用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益,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

(二)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是防范风险和优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对外,根据纳税人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改变目前“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税源管理方式,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根据税源管理对象的特点和职责事项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方式,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通过强化监督制约,有效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还可以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税源管理规律,找准管理需求,针对纳税人的状况和税源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实现和谐征纳关系。因此,大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当前基层税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分工不合理,人均管户量太多,管理区域太大造成的。在农村基层分局,

有的区域划片太大,有些地方一个税收管理员负责整个乡镇的农村税收,涉及方圆几十平方公里,战线太长,管理人员的不少工作时间都花在路上,有效工作时间较少,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上只能顾及到目标明显、规模较大的纳税人,从而造成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

(二)监控管理工作不到位,税源底细不清情况不明。近年来,各级地税部门不断加大对办税服务厅的投入,完善了电脑等硬件设施,配备了精干人员。同时,征管网络互联等现代化征收手段的应用,“一窗式”、“一站式”服务的推行,大大方便了纳税人。纳税服务

的优化,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地税机关的管理部门与纳税人的正面接触则日益减少,管理人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强化“三率”考核,只要纳税人按期申报缴纳了税款,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则很少有人过问。

(三)农村分局机构收缩,纳税人需要的涉税服务得不到保障。农村分局税源分散、税额小,税收成本高,各地均在收缩农村税务机构。机构收缩后,农村零散税收管理有放松的趋势,纳税人需要开具发票、咨询税收政策,但实行巡回征收的税务机关因机构所在地等原因,无法给予及时的服务。

三、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建议

今年,省局把税源管理专业化作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提得高度可见,重要性之强。要全面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树立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一)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建立和落实好“人机”结合的管理办法。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队伍,是做好税源管理与监控的根本所在。

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思路,合理充实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和税源状况相匹配、人员素质与管理岗

位相适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基层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全盘考虑,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纳税信誉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对其它税源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要为税收管理员减负“瘦身”,让其有时间、有精力专职从事税源管理工作,切实改变税收管理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

三是要强化技能培训。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并有选择性地发现和培养一批管理上有思路、工作中有策略、应变动力强的专家型人才。

四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动态能级管理,定期分批适度地进行岗位轮换,在赋予管理员相应权力的同时落实好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始终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规范基层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和办法。一是要规范税源监控机制。就税源监控的主要内容机制来看,分为:对重点税源大户的监控;对不同行业或经济类型监控;对不同区域经济的监控;对特殊税源的监控。要做到重点税源监控、中小税源监控、个体户税收监控与农村个体税收监控的统筹兼顾。在税源监控手段机制上,要做到人工监控和计算机监控的有机结合。二是要落实税源监控的具体措施: ⑴要建立登记信息网络共享制,把住“户口关”,源头控管税务登记是掌握税源信息资料的首要渠道,也是税源监控的基础和前提,要切实用制度管住漏征漏管户,建立信息资料网络共享制,实现户籍管理同步。关键是切实把国税、地税、工商信息交换共享制度落在实处,对新开业户、变更户、吊销户、注销户的信息能够随时掌握,对失踪户相互协查,只有登记信息网络共享,综合治理,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漏管户、减少漏征户。⑵要认真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学属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