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 22:36: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究

作者:李莲玉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1期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反映了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笔者从弥补初中历史教材“女性无史”的缺陷及培养初中学生的女性意识和人文情怀角度出发,面向初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中国近代女性史》的校本课程,对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探索。通过具体的实践,总结一定的规律,希望能为其他学校进行同类型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一、《中国近代女性史》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

课程目标是指教师开发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灵魂,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学实施等后继课程因素的设计和操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1]笔者认为在制定校本课程的目标时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历史知识的拓展、历史思维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渗透。

1.历史知识的拓展

近代中国处在一个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时代转型期,社会的各方面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这一历史阶段,国家课程的编撰侧重于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内容,而对服饰、教育、婚姻、就业、社会生活等着笔不多,这又恰恰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为此,笔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放在补充女性史和社会史的相关内容,为课内和课外的历史学习架起一道桥梁,弥补中学历史课堂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2.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包括辩证思维能力、扩散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相较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目的。如通过辩论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培养他们分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动手完成历史小制作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等等。今天,新的课程改革呼唤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和研究,学会自己去寻找规律和做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类历史素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人文情怀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京四中的赵利剑老师说过,“在中学历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尽量还原历史本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历史学科的准确理解,帮助学生逐步具备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主导的科学态度和关爱生命、平等博爱的人文情怀。”[2]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那些死气沉沉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应当是弘扬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人文精神,这是历史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我们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渗透历史学科的人文情怀。 基于此,笔者在开发《中国近代女性史》校本课程中,编制了如下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国近代女性的服饰、教育、婚姻、就业、文学、娱乐生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在社会近代化潮流中,中国女性生活的多维图景,理解近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点及发展历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近代女性史不同专题的学习,引导学生用性别视角考察历史;通过旗袍设计、制作历史数字故事、“口述史”学习与汇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史学研究技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女性的解放历程,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学会团结同学和处世做人;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时事热点,成为一个初步具有历史人文情怀的人。

二、《中国近代女性史》校本课程的实施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靳玉乐认为,教师应该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扮演行动研究者的角色。“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以精确预测的过程,要求教师真实的体验到自然教学情境中的活生生的课程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以解决实际的课程问题,而不是抽象的理论问题。”[3]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 1.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所以,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例如,笔者在介绍“近代女性的服饰变迁”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民国旗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要求深入了解旗袍的制作与样式。为此,笔者调整教學进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展示旗袍实物,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旗袍的前世今生。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套旗袍,说明设计理念,进行展示。

学生设计的旗袍创意无限,在颜色和花纹的搭配上也都符合旗袍的风格。笔者认为,在实施校本课程时,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敏锐的察觉,不仅要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该保护他们的敏感心,鼓励他们敢于尝试的勇气,培养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精神,学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女性意识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良竞争的加剧,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有些年轻女性缺乏独立意识,盲目追名逐利,以致出现“啃老族”“拜金女”等。这些不良风气对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的学生会起到误导的作用,使他们产生困惑,无法分辨是非。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了解近代女性历史来反观现实,从女性冲破封建旧势力,追求人格独立的动人故事中获取人生智慧,逐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及平等对待女性,尊重欣赏女性的意识。

在授课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民国时期的才女和名媛感兴趣,为此,笔者特意开设“才女与名媛”专题。在介绍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时,笔者要求学生用两句话写下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表达了对林徽因的欣赏,认为她执着于梦想、外柔内刚、坦诚、坚毅、大气等等,优秀女性的美好品质都是相通的,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情感价值观的熏陶。 之后,笔者开展了“‘我最喜爱的民国女性’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与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介绍了大量值得关注的女性如冰心、宋美龄、杨绛、 张爱玲、周旋、三毛等等,各小组精心准备,认真展示,课后纷纷表示收获很多。有一位男生主动上台介绍了民国名媛陆小曼,并且在课程感想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最后的PPT介绍才女中,我知道了很多民国时期的才女,如:张爱玲、陆小曼、杨绛等。她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收获都是需要付出的,而且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是无比风光,总会有时起时落的时候。”另外一位女生也说,“林徽因、张爱玲等女性的生平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脑海,一个个进步女性为自己争取人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当初仅凭一点好奇心报了女性史这个班,没想到收获了许多知识。”学生们的反馈,使笔者感受到榜样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一个个优秀的民国女性,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种子,相信他们以后在面对人生的困惑时,一定会想到一百年前这些优秀女性用行动给他们做出的解答。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学习很重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为这个时代遇到的难题提供解决之道。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学会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讲授完“才女与名媛”专题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我身边的优秀女性’口述史的学习与汇报”活动,要求学生采访自己身边的一位女性,撰写采访稿,并与同学分享交流。活动结束后,笔者惊喜的发现,学生们挖掘出了很多身边的优秀女性,她们有自考大学后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获“特别贡献奖”的女厅长,有放弃优越的公务员工作后赴英留学归国创业的女主管,还有女射击运动员、女跆拳道教练,甚至还有为抗日战士送情报的高龄老奶奶,自强不息的“童养媳”等等。以下是其中一位学生的采访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