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导论——胡兆量况鸿章(Word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0:19: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经济地理学导论

【著者】胡兆量/郭振淮/李慕贞/况鸿章/杨兆椿 【著者】胡兆量/郭振淮/李慕贞/况鸿章/杨兆椿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710

前言

经济地理学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粉碎“四人帮”以后,迎来了经济地理学繁荣兴旺的新阶段。

我国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开发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艰巨的任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概括我国经济地理学普遍性的理论成果,这是编写本书的宗旨。

本书的编写小组是在孙敬之先生倡议下于1980年成立的。1981年商务印书馆决定出版“经济地理学理论丛书”,将本书纳入“丛书”的编写计划。在编写过程中,孙敬之先生不幸于1983年8月谢世。编写小组在悲痛悼念先生的同时,齐心协力,续成全书,借以寄托对先生的追思与怀念。 全书共分十一章,按照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基本方法论问题编排。各章的执笔人是:第一章,郭振淮;第二章,杨兆椿;第三、四、五、十、十一章,胡兆量;第六章,杨兆椿、胡兆量;第七章,李慕贞;第八章,李慕贞、郭振淮;第九章,况鸿章。最后,由胡兆量和郭振淮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刘再兴、仇为之、邬翊光、胡序威、李文彦、姚梅生、于滌、连亦同等学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谨致衷心的谢意。 《经济地理学导论》编写小组

1986年2月

“经济地理学理论丛书”总序

经济地理学从科学知识的萌芽,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的对象、理论基础和 科学方法的独立的科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它 的科学内容、科学水平,它的任务和方法,受到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定的生产方式 的影响,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总的说来,是不断丰富,不断提高的。但发展到 现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生产分布的形式,有着无穷无尽 的变异,影响生产分布形式的错综复杂的因素,千变万化。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 的大量实践,给经济地理

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急需给以理 论概括和科学论证。使来自实践的理论,更好地反回来指导实践,更有效地为社 会生产布局实践服务;在实践中进一步开拓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完善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基于上述想法,1981年,我国经济地理学家、“全国经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 究会”首任理事长孙敬之教授,决心组织经济地理工作者,编写出版一套“经济 地理学理论丛书”。它包括八部经济地理学理论专著,即:《经济地理学导论》 、《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地理学》,力图对经济地理学的 各个重要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分别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是经济地理 学的一项重大基本建设,对繁荣经济地理科学,对认识、掌握、运用生产分布规 律,回答生产布局实践中的问题,都有现实意义,因而引起了经济地理学界的普 遍关注。 在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编写人员的辛勤劳动,“丛书”的各个分 册,将陆续定稿出版。“丛书”主编孙敬之同志虽已不幸逝世,但这套“丛书” 凝结着他的心血,寄托着他生前的愿望。我们期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发挥 它应有的作用。但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不高,而许多经济地理理论问题本身又很 复杂,一家之言,很难避免失之偏颇,甚至有错误之处,热诚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 全国经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会 一九八五年一月

第十一章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经济地理研究法有两个基本领域。第一,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带有普遍性的方法论,作为科学世界观的辩证唯物论原理,逻辑方法,治学的一般规律,以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法、经济效果论证法、经济预测法等。第二,经济地理本学科的特殊的方法论,包括经济地理比较法、地理统计法、经济地图法、地图叠置法、实地调查与典型调查法、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历史方法等传统的方法,遥感、计量等现代科学方法。 辩证唯物论是指导各门学科的普遍的方法论基础,也是指导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中的规律、概念都在辩证唯物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经济地理研究中的综合分析、历史分析、区域分析也离不开辩证法的普遍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颠扑不破的辩证唯物论原理是经济地理学不能背离的。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研究区域时会离开区域发展中的尖锐问题,或者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或者纠缠枝节,在一些细小问题上重复前人笔墨。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参加实际工作时,抓不住紧迫的问题。收集资料时,不能围绕主要问题收集。分析时,罗列一大堆,分不清主次。提供的报告,文字冗长,资料繁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认真掌握辩证唯物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基层,面向960万平方公里大地,是我国经济地理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方向。

一、综合观点与系统观点

综合观点是指导经济地理学研究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从下列三方面可以反映综合观点在研究经济地理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1)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因此,在研究时,必须运用综合观点。

(2)经济地理学参与解决的实际问题大都具有综合性。以国土工作中的国土资源开发为例,就有五类综合性问题:第一,经济部门内部的矛盾。例如,对于同一种资源,往往有不同类型的企业多头开发,多头利用,互相争夺;第二,经济部门间的矛盾。例如,不同的经济部门对同一种资源往往提出不同的开发方案,各执一端,无法统一;第三,地区间的矛盾。例如,在开发一条河流时,上游、中游、下游在水资源利用和水质保护问题上常有矛盾,需要协调;第四,生产与生活的矛盾。有时生产性开发破坏生活环境;第五,近期与远期的矛盾。如果不用综合观点,分析比较,作出优化抉择,这些综合性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3)在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原则中,蕴含着大量的综合观点。经常提到的统筹兼顾,局部服从全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等指导思想都包含着综合观点。综合观点和综合分析是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全面规划的基础。

经济地理研究对象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在运用综合观点时,限于定性分析,很难做到定量分析。系统论的诞生为经济地理研究走向定量化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与经济地理学的综合观点是并行不悖的。系统论概括了经济地理学综合观点的精髓。系统是若干复杂事件的统一体,是一个综合体。系统论把研究对象看成系统,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综合地考虑问题。系统的观点是在注意局部的同时,特别注意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内的各个部分,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看成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研究系统内各个因子的组成和变化情况,利用各因子以及它们与外部因素的联系,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