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切与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2:52: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圆柱的切与分

教学目标:1、通过圆柱体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的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积极的思考,提高空间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能应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圆柱模型、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关于圆柱体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同桌相互说一说。 (然后抽生汇报,教师点评,说明注意事项) 二、 自主探究

同学们,我们一起想一想假如将圆柱体切开,你们有几种切法?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① 你们是怎么的切法?

②切成了什么样的形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你们小组能够推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 2、小组合作,完成合作单

要求:请每个四人小组拿出橡皮泥,听清要求,共同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且指导)

切法 表面积的变化 横切,切去一段 横切,切成两段 纵切,沿直径垂直切下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校正 (1)①(纵切)小组1:沿着直径和高。 师:引导质疑:这样切割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是什么?宽是什么?面积怎么求? 师:提问:谁变谁没有变?变了是怎样变化的?没有变,为什么? (小结)沿着底面直径和高的方向切,我们把这种切法叫做纵剖。切开以后,两块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了2个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直径乘高改为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②把圆柱纵切两刀,表面积之和有什么变化?如果纵切三刀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 。

求纵切后一个物体的表面积?

①直接求其中一块的表面积。(是由上下两个半圆、侧面积的一半、一个长方形组成)

上下两个半圆即一个圆:(4÷2)2×3.14=12.56 侧面积的一半:4×3.14×8÷2=50.24 一个长方形的面即d×h:4×8=32 S表:12.56+50.24+32=94.8

②用原来圆柱的表面积÷2+一个长方形的面

S表÷2:[4×3.14×8+(4÷2)2×3.14×2]÷2=62.8 一个长方形的面即d×h:4×8=32 S表:62.8+32=94.8

体积:(4÷2)2×3.14×8÷2(一个圆柱的体积÷2)

(2)①师:还有其他切分方法吗? 说清楚怎么切?这样切分后表面积之和有什么变化?增加的是哪部分面积? (抽小组2汇报,并且明确谁变谁没有变)

小结:沿着与底面平行的方向切,我们把这种切法叫做横截。切开以后,两个小圆柱的表

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了2个相等的底面积。体积有发生变化。

小结:无论怎么分割圆柱,它的表面积之和都比原表面积增加了两个切面。

②把圆柱横切两刀,表面积之和有什么变化?如果横切三刀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

例:把一根长1.5分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方法一:直接求其中一块的表面积。(是由上下两个半圆、侧面积的一半、一

个长方形组成)

方法二:用原来圆柱的表面积÷2+一个底面积

(3)除了我们刚才的纵切和横切外,你们还有其他的切法吗?

①斜切。注意把高截成了长短两部分,两个长边相等,两个短边相等。

这样切完后两块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了2个椭圆形的面。体积没变。

讨论:斜切后能够求表面积吗?为什么?体积呢?

(小结)斜切的方法,每一块的表面积没法求出,但能求出每一块的体积

例:这个模型是由一个底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圆柱,从高的正中间斜着截取一段得到的。

②还有其他的切法吗?

例: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

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30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的高是15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小结)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三、练习(课件展示)(由于时间关系,自己选题,明天问问你们年级组的同事,再改,最好是图形题)

1、一个1米高的圆柱,平均分面两部分,这时候表面积增加了0.8平方米,你能知道这个圆柱原来的表面积吗?

2、试问:把一个圆柱沿着直径切成大小相同的四分应该怎么切?只要切几刀?课件出示题目。四分之一个圆柱的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