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1:0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世界史
第一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1.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古希腊文明始于大约公元前20-前12世纪的爱琴文明时代,它的中心最早是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后转移到希腊半岛南的迈锡尼城。公元前12世纪,北方的一支希腊人南下征服大多数希腊城邦,迈锡尼城邦被毁灭。公元前11-前9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又称黑暗时代) (1)地理环境 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平原狭小。
(2)城邦政治条件: 小国寡民的城邦使公民有较多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 (3)人文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4)客观条件:靠近古埃及和两河流域,便于从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营养。 (5)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2. 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1)城邦的公民
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2)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
君主专制到贵族寡头政治到民主政治。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有权选举和制裁执政官)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无实权。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量财富,他们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无力还贷,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所有的借款或租地都要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属就沦为债务奴隶。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旧贵族“平原派”主张维护寡头政治;平民“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工商业者“海岸派”主张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的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 (3)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一触即发。 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废除债务奴隶制。梭伦颁布著名的“解负令”。法令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解负令巩固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第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大。等级高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财产等级制的改革虽然没有带来真真正的平等,但它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第三、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为了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推行了国家权力机构改革。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第四、建立四百人会议,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梭伦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一个“四百人会议“。”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第五、设立公民陪审法庭。在司法制度方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贵族对司法审判的长期垄断被打破。
第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梭伦改革实行后,贵族和平民都有许多不满。梭伦被迫出走,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山地派”不满足梭伦的改革措施,要求进一步推行改革;“海岸派”继续拥护梭伦的新政策,但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消除纷争。 (4)克里斯提尼改革
1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更深刻的改革。 他建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他还实行“陶片放逐法”。在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上,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一个陶片相当于一张选票。如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便被逐出国门十年。这一做法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迫使他们言行谨慎,不敢肆意妄为,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 雅典民主制的兴盛
(1)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当时,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
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2)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特点: 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主权在民: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权,是“主权在民”的集中表现。 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负责管理国家事务。 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政治原则。 权力制约: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互相制约。
进步性:民主的创举,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民主运作的新形式,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多数人参政。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雅典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希腊全面繁荣,使古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众多辉煌成就。
局限性: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 民主范围狭隘,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仅适用于本城邦的成年男子。
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轮流坐庄,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管理权,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误用。
第2讲、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这样多有贵族担任的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2)《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bc449年),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条纹比较明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当然,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2.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
(1)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罗马法的发展
2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随着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显然,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
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住自己手里。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积极编撰法典。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罗马法能成为影响深远的法律体系的原因: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罗马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所控制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进的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学、尊重法学家。
罗马法本身法理精深、逻辑性很强,有利于发展和传播。 (2)罗马法体系的完成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特点: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律精神。 3.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1)维系罗马的统治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影响后世的立法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陪审制度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保护人制度,现代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法源于自然----近代自然法学的思想渊源。
罗马法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很大影响。
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后发展为“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 第3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1)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能言善辩,于是,出现了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 (2)智者学派的人文精神
A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B“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3
C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D主张民主政治 积极方面影响: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消极方面影响: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自由打了方便之门。
2. 苏格拉底的思想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善的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由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不像智者们那样靠传授知识收取学费,他喜欢在大街上、市场里或朋友家的客厅里,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喜欢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
3. 西方古典哲学代表柏拉图 (1)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希腊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理想的教育环境,充裕的财富和闲暇伴随其一生。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
雅典政权以渎神罪对苏格拉底处以极刑,此时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2)理念论和《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前者真实、完美而永恒,后者虚假、残缺而变换。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理想国》集中了柏拉图关于理想国家的设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哲学王”担任。
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学园--阿卡德米建立学园,此后40年,在学园度过。柏拉图学园因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学生大多来自城邦的上层社会,进入学园必须学好几何学,学园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其中的代表。 4.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师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期间,他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柏拉图曾说,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无爱无实物更爱真理
(2)“百科全书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接近唯物主义,但并不彻底。他认为,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肯定客观世界真实的存在。但他又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地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
4
者。他关注自然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他创建了被称为工具科学的逻辑学,研究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
他开设了伦理学课程,讲述他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3)教师生涯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请亚里士多德作为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公元前355年,马其顿征服希腊,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建“吕克昂”学园。他喜欢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
第二单元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14 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中期)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这一时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
政治上: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经济上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进一步拓展。
思想文化;近代科技的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专制主义走向民主政治,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从封建神学走向科学理性。
新航路的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初现15-16世纪)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来往很少。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自《马可波罗行记》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长期以来,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把东方的商品,如丝绸、茶叶盒香料等,辗转运销西欧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商业危机使很多西欧人都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那时西欧局势动荡,各国争斗激烈。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且完成中央集权,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的欧洲的地位。同时教会也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而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更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5世纪中叶,有“航海家”之称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人对西非等地沿海探航,推动了葡萄牙海外探险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为了到达东方,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组织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到达好望角。
1497年后,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美洲。哥伦布到达美洲后不久,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也来到了美洲,他提出这里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的大陆。后来这块大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