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赣南版C卷 (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19:55: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赣南版C卷 (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题 号 得 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 习作 总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

栗子(lì sù) 摩平(mā mó) 含糊(hú hù) 寺院(sì shì) 计较(jiǎo jiào) 养尊处优(chǔ chù) 2、词填空。

1.人们苦苦(请求 哀求 祈求)天帝,(请求 哀求 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2.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熬过 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3.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佩 敬仰 佩服),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4.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聪明美丽 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天的语文课上,刘老师回忆了过去的往事。新课 第 一 网 B、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第 1 页 共 9 页

D、看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4、看拼音写词语

5、读拼音,写词语。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的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1)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在括号里指出所用的修辞方法。 2、根据你的积累和理解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3)《七步诗》一诗中,曹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悲愤的心情。

(4)从王安石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可了解到春节贴对联的习俗。

3、先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再写出你平时积累的一句名言。 (1)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共 9 页

(2)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________一齐烧掉,我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那些________的人,才能_________黑夜,_________光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 )“啊,老桥,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和“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 )毛泽东称老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3.(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 4.( )《囚歌》的作者是江姐。

5.(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体是童话故事。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口语交际。

进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渐渐加大了。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课文传真。

课文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字中有“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 居里几乎是_________的人。”朗读着这些句子,我们感受到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文字中有“画”:“你好,清凉的_________!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______!你吟诵一首小诗,

第 3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