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3:42: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章 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1、主要内容:
⑴对肉的各种品质指标的评定; ⑵肉的新鲜度检验。 2、重点:
⑴影响肌肉色泽变化的因素;
⑵肉的嫩度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和改善嫩度的方法; ⑶系水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⑷综合评定肉品质量的方法; ⑸肉的理化指标的检验。 3、难点:
⑴肌肉色泽变化机理,
⑵肌肉系水力与PH值、加热等因素的关系, ⑶多汁性的评定方法。 4、教学要求:
⑴了解肉中色素的组成,肉品风味的产生途径,多汁性与肉的嫩度、风味、脂肪含量等和关系。
⑵理解肌肉色泽变化机理,肌肉系水力与PH值、加热等因素的关系,多汁性的评定方法。
⑶掌握影响肌肉色泽变化的因素;肉的嫩度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和改善嫩度的方法;
⑷系水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综合评定肉品质量的方法。 ⑸掌握肉的新鲜度检验方法。 5、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 6、课时安排:2学时。 7、教学过程:从略。
一、颜色
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表现,由肌红蛋白的含量决定肉的颜色深浅。
1、肌红蛋白的三种存在形式及相互转化关系: 2、影响肉色稳定的因素及肉色保持方法
[1]影响因素
氧分压:氧分压越高,愈有利于氧合,颜色越鲜红,氧分压越低,越有利于其氧化,颜色越暗
细菌:细菌繁殖,使肉色暗;细菌消耗氧气
PH值:终PH值高的肉颜色较深,PH值下降过快会使肉色灰白;低PH值有利于氧合肌红蛋白对O2的释放,使其氧化加快。
温度: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加快肌红MB氧化 其他因素: 光线
冷冻:快速冷冻肉,冰晶小,颜色浅白;慢速冷冻肉冰晶大,肉色深红 盐:促进色素氧化 [2]保持肉色的方法 真空包装
使肌红蛋白保持在还原状态呈紫红色 零售时需重新包装或双层包装
气调包装:CO2 、O2和N2,CO2:40%~60% 抗氧化剂:VE、VC 3、异质肉色
[1]DFD肉
特征:最终PH值高、颜色深、持水性高、质地硬、风味差、货架期短 原因:牲畜在屠宰前已耗尽其能量,使肌肉蛋白保留了大部分电荷和结合水,从而吸收了大部分射到肉表面得光线
[2]PSE肉
特征:最初PH值低、质地柔软、肉色苍白、持水性低、便面渗水
原因:PH值下降过快,肌肉蛋白质变性,肌纤维收缩,射到肉表面的光线被反射
4、评定方法
精确测定: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肉的总色度,也可按肌红蛋白含量来评定 目测法:4℃存放24时目测 二、嫩度 1、概念
是指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反映了肉的质地,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的结构和结缔组织的特性决定。 2、影响肉嫩度的根本因素
肌纤维的粗细与质地 结缔组织的质与量 [1]宰前因素
物种、品种及性别;畜禽体格越大,肉越老;公畜肌较母畜肉粗糙; 年龄:年龄越老,肉的嫩度下降 肌肉部位:运动越多,肌肉负荷越大的肌肉因其有强壮的致密的结缔组织支持,肌肉则老。
[2]宰后因素
正常状态下,僵直期的肉嫩度最差。 温度:
15 ℃以上,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收缩越剧烈。
15 ℃以下,与温度呈负相关,温度越低收缩程度越大,即冷收缩。 应控制在15 ℃左右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成熟:肉成熟后,嫩度改善;熟化过程降解了一些关键性蛋白破坏 了原有的结构体系,结缔组织变得松散。
烹调加热
40 ℃ ~50 ℃之间,肉硬度增加。肌动蛋白凝聚。
60 ℃ ~75 ℃之间,切割力进一步增加。肌内膜和肌束膜变性而引
75 ℃以上,肉的硬度下降。肽腱的水解胶原蛋白交联的破裂,纤维蛋白的水解
3、肉的人工嫩化
[1]酶
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多种酶制剂
技术:将肉浸渍在含酶溶液中;将含酶溶液直接泵入肌肉的血管系统 [2]电刺激
由于电刺激引起肌肉痉孪性收缩,导致肌纤维结构的破坏;加速尸僵的发展,防止冷收缩,并使成熟时间缩短。
[3]醋渍法
酸性溶液可以改善肉的嫩度,PH值4.1-4.6时最佳。且可增加肉的风味。 酸性红酒和醋浸泡 [4]压力法
高压可破坏肌纤维中亚纤维结构,使大量Ca2+释放,使组织蛋白酶活性增强。 [5]钙盐嫩化法
理论依据:钙激活酶学说。添加外源酶可激活钙激活酶。 嫩化剂:CaCL2
注意CaCL2的浓度和用量。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会使肉呈现苦味和金属味,肉的色泽变得不均匀,并且存放过程中肉色容易加深。
[6]碱嫩化法
可以显著提高肉的PH值和保水能力,使结缔组织的热变性提高。并使PSS型猪转变为正常品质的猪肉。
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溶液对牛肉等进行注射或浸泡腌渍处理 4、嫩度的评定
[1]评定内容
柔软性:舌头和颊接触肉时产生的感觉 易碎性:指牙齿咬断肌纤维的容易程度
可咽性:咀嚼后肉残渣剩余的多少及吞咽的容易程度 [2]客观评定指标
切断力、穿透力、咬力、剁碎力、压缩力、弹力和拉力等;主要用剪切力,大于4千克时即较老。 三、风味 1、生肉味
咸味、金属味和血腥味 2、加热产生肉的滋味和芳香味 3、肉的风味物质
共性的风味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独特的风味:来源于脂肪的氧化 异味物质:脂肪酸和激素代谢产物 四、滋味物质:非挥发性物质 1、甜味:葡萄糖、核糖、果糖等
2、咸味:无机盐、谷氨酸盐、天门冬氨酸盐等 3、苦味:游离氨基酸和肽类 4、鲜味:谷氨酸钠及核苷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