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4:01: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重庆开县陈家中学 王秋菊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入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必修二前五章内容的学习,分别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五个方面具体地对人地关系进行了解,对人地关系有自己的认识。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本节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本节知识对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会理解知识本身,还要学会归纳出其中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列出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阶段及特征。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其主要表现、地区分布特点(地区性与全球性)和产生的原因。
3.联系《21世纪议程》,说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概念,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遵循的三大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阐述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2.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 难点: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选择迈克杰克逊以纪录片形式完成的歌曲MV《earth song》嵌入PPT中在课前展示给学生。展示结束,提出问题。从这个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学习。 设计思想: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观察生活,结合漫画加歌曲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把当今时代人地之间所发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0页正文和91页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总结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表。 时期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生产力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素材,了解现代征服自然到可持续发展的变化,完成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通过思考完成下表并展示。 时期 生产力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工业社会时期 后工业化时期 教师补充: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地关系思想发生的变化。
设计思想:将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成两部分,可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更容易获取需要掌握的信息。
(三)小组合作探究 1.在PPT中展示工业文明以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大大增强,人类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创造一个个奇迹。并提出问题,人为创造的奇迹背后,隐藏着哪些环境问题?请说明原因。 项目 环境问题 原因 例子 矿山开采 修筑水坝 修建城市 教师总结补充:因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已超过自然界自我调节的能力,自然环境正以人类未能预知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图中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百度搜索矿山开采引发问题的网页图片。)
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河流里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的流量,泥沙淤积,河流入海口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新闻材料:三峡工程八大焦点问题)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众多的城市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变化起什么作用,目前未知。(新闻材料:“昆明看海”)
2.教师展示教材中图6.5和图6.6,并展示与此类型相同的不同侧面,提出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
(2)两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3)就我们生活的陈家镇,你所能看到的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设计思想: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很好地回答活动题中的知识,并结合学校所在的城镇,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四)独立思考
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人类来自于环境,本身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学生回答: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要排放废弃物到环境中。
教师承转:确实如此。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请同学们阅读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读图思考。 (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
(2)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你能举具体事例说明吗?
(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有哪些负面影响?你认为短期内能够消除这些影响吗? 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来越贫穷,请分析其中道理。
教师补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即可。
(五)小组合作讨论
结合课前阅读教材的收获,由小组讨论并进行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2)图6.8展示了污染的形成,看图说明主要有哪些污染的种类,并结合图片说明形成过程。 (3)列举农村和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列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读图6.11,了解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分析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设计思想:这部分是需要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环境问题。故而并不需要特别详细地介绍某一种具体类型,大致了解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农村与城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差别即可。
(六)自主学习
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和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治标不治本的。人类必须调控自己的社会行为以及改变支配自己社会行为的思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使人地关系走向协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逐步完善。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回答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答案,再有选择性地补充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理解,并着重强调《21世纪议程》里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内容。
(七)小组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图6.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理解生态、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结合此图和教材内容,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的含义。最后由其中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