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题辨析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0: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辨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

1. 义务教育的实质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等特点。

2.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

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称为文化的本体。

3.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

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4.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

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5.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的

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教育则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 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率在50%的任务,因为这样的

任务挑战性最强。而避免失败者会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他们选择非常困难的任务时,即使失败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谅解,而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时,成功的概率也较高。

7.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

环境影响下,某种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8. 负强化: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

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

德意志是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了正确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上,才会以情感为指导产生强烈的道德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10. 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经

常性地、系统性地自我反思、主动搜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

11. 教师成长历程: (1) 关注生存阶段;

(2) 关注情景阶段;这个阶段的老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

(3) 关注学生阶段;这个阶段的老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

学生有不同的需要。

12.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从暗的环

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明适应的过程中,人的感受性降低了,而暗适应的过程中,人的感受性提高了。

13.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

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14. 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除了教师教得怎么样,还有学生学得怎么样。完整来看,

一堂好课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板书有序等。其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15. 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第一,开始时进步

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的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16.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7. 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此观点是错误的。自上而下的迁移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自下而上的迁移是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归纳式学习是先学习具体内容,再归纳总结出相应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方式。具体内容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学习内容,概念、原理和规律属于上位的较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因此归纳式学习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18.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一是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二是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而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

19.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

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也是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20. 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根据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在教师备课的教学目标中都注明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化在一切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