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31 7:33: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3.(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4.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5.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6.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7.理想的特征:现实性预见性
8.信念的特征:稳定性层次性集中性
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理论基础)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11.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髓 12.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1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一)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二)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知道大学生走什么路)(三)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1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含义: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5.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16.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与人生态度结合论述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
17.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一)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二)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18.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个人与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同样,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也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19.当代大学生怎样实现个人理想? (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3)、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20.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2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者的关系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2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23.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25.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世界观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26.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起源: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本质: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7.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一)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五)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六)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28.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三)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全面深化改革(三)全面依法治国(四)全面从严治党
30.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一)文明礼貌(二)助人为乐(三)爱护公物(四)保护环境(五)遵纪守法
32.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一)实践性(二)综合性(三)稳定性 33.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34.法律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5.法律的特征:(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的本质特征: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
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7.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党的领导原则(二)人民主权原则(三)人权保障原则(四)法治原则(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38.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政体) 39.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 40.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二)正确认知法治和德治的作用(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1.法治思维的含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4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