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尽处是泪光—试析老舍作品的幽默艺术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9:48: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幽默尽处是泪光

—试析老舍作品的幽默艺术

摘 要:翻开老舍先生的作品, 就会觉得一股强烈的幽默感扑面而来。幽默, 就

像一个无所不在的精灵,在老舍的字里行间嬉戏着,在读者的脑海里跳跃着。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 老舍的幽默, 不同于鲁迅的尖锐、辛辣, 钱钟书的温文、儒雅,也有别于林语堂的油滑,钱锤书的机智。老舍的幽默是使人啼笑皆非的幽默, 是微笑中藏着苦涩的幽默,是唤起人们同情的幽默。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那个小羊圈胡同,走近老舍,去品味老舍先生那独具风味的幽默艺术。

关键词:

幽默乃英文humour 的音译,属喜剧美学,笑的艺术。其作为美学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学派,可谓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我国具有权威性的《辞海》作如是说:“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也就是说,其方式含蓄,要采用一定艺术技巧表达;态度友好,需带着“善意”;目的否定,为“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特征解颐,能使人发出“笑”。老舍指出:“泪可以不觉的落下,笑永远是自觉的”。作为一个有独创性的作家,他不拘泥于对幽默的一般性理解,而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自觉追求,且在发表的多篇文章中提出个人的理论主张。

一、 寓悲于谐

“真正杰出的幽默家的笑声中, 永远可以听到忧郁与严肃的声调”。老舍正是这样一位幽默作家。读者从老舍作品的“笑声中”,可以听到“优郁与严肃的声调”。换言之,寓悲于喜,在喜剧的形式里,蕴含着悲剧的内容,即是老舍的幽默特色之一。老舍自幼生活在市民社会的下层, 深切了解下层市民的艰难苦恨。他总是在自己的作品中,以仁爱的胸怀和炽热的感情,倾诉下层市民的悲苦生活和不幸命运,这便从根本上定下了老舍作品悲剧的基调 但他绝不是个悲观主义者, “不会皱着眉把眼盯在自己的一点感触上,或对着月牙不住的落泪”。而往往以达观的态度窥视社会,看待人生,但同时又被浓重的黑暗压得透不过气来,压根儿又不能开怀畅笑。因此, 他的作品中虽然不泛喜剧色彩, 但实际上往往是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往往以喜剧开场,而以悲剧告终,“透过有目共睹的笑”,揭示出“世人看不见的泪”。老舍不论是塑造人物,还是描述事件,常将悲剧的内容以诙谐、俏皮的笔墨出之,令人既笑得浑身颤抖,而又止不住眼泪直往上涌。这截然不同的悲

喜两种感情状态,往往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老舍的作品的幽默, 大多具有这种特点。

《骆驼祥子》在描述祥子三次买车, 三次丢车的故事,虽不乏幽默笔墨, 但笔尖上始终滴着“血与泪”,以幽默的文字表现了祥子个人奋斗的血泪史。不言悲而自悲, 尤见其悲,“寓沉痛于幽默”,“愈咀嚼其味愈苦”。老舍在同日本友人的一次谈话中说自己的幽默,“是一种啼笑皆非的幽默,一种苦笑,不知是哭好哇, 还是笑好”。曹禺说:“老舍先生的幽默藏着令人心酸的眼泪, 刻骨的讽刺, 又使人开怀场笑, 笑出心中的一腔闷气”。冰心认为, 老舍的“ 幽默里有伤心的眼泪”。减克家则说:“他的心是苦的,或者可以说强颜为笑,狂歌当哭”。这些话,都道出了老舍幽默艺术的真谛。

二、 寓同情于幽默

在老舍看来,幽默中是有同情的。他说:“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同情心,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据说,幽默中是有同情的。”对比之下,思想家鲁迅主张:“论时事不留情面”,提倡“打落水狗”,“触着之处,须是对手的致命伤”,要“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可见,老舍的幽默中所含的讽刺,远不如鲁迅的尖锐泼辣,入骨三分。可以说,老舍式幽默,属仁者的笑,温婉谐趣,确实浸透“正义感和温暖的心”。他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的、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苦难市民的形象,对于这些人物给予了深切同情。

即使是对市民阶层里小康之家中的弱者,老舍也同样饱含侧隐仁爱之心。在《牛天赐传》中以怜悯的笔墨描写牛天赐的不幸遭遇即是一例。牛天赐是被富有之家牛氏夫妇收养的弃儿,自幼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牛老者在世时,亲戚和本家都看得起牛天赐。但常言道人在人情在,人一走茶就凉。牛老者刚刚去世,尸骨未寒,牛氏家族的人便争先恐后来到牛宅抢分家产,谁也不把牛天赐看在眼里了。牛天赐心里虽然对这些人充满怨忿,但又不得不佯装笑脸,敢怒而不敢言。他迫于恶势力,家产被瓜分殆尽而毫无办法。我们从现代人性学的观点来分析,这时的牛天赐的人格实际上是一个扭曲的人格,他内心十分渴望争得自己应有的权力,而表面上却不敢作出任何举动。老舍以含蓄诙谐的语言表现了牛天赐的处境“ 不老实怎么办呢肋条上有把刀子!”由此可见,老舍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牛天赐等也是给予了深切同情的。老舍在回忆怎样写《牛天赐传》的文章中说过:“对小

孩子是非常感觉趣味,而且是最有同情心的。??对于小孩子,我就一律看待,小孩子都可爱。世界上有千千方万受压迫的人,其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替他呼冤,代他想办法。可是小孩子就更可怜,不但是无衣无食的,就是那打扮得马褂帽头像小老头的也可怜。牛天赐是属于后者的,因为我要写得幽默,就不能拿个穷苦的孩子作书胆——那样便成了悲剧。自然,我也明知道我那么写一定会有危险的——幽默一放手便会成为瞎闹与开玩笑。于此,我至今还觉得怪对不起牛天赐的!”

三、寓讽刺于幽默

老舍秉性宽厚、善良,是一位温和的民主主义者、人道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对被侮辱被损害者,体现了温和、仁爱、怜悯之心。但这并不是说,老舍对自己的描写对象都是如此,而是区别对待,爱僧分明。老舍很赞赏狄更斯善于把自己的爱憎之情表现于幽默之中的才能。老舍自己也很擅长这种本领。对于那些市井无赖、地痞流氓、汉奸卖国贼之流,进行了无情的鞭答,揭露了他们的狡诈、残忍、钻营、虚伪、自私。

《老张的哲学》对老张的辛辣讽刺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老张名义上是一个小学校长,实际上是一个利欲薰心且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他的老婆就是被当作“东西”抵债弄来的。后来,他又企图用抵债的手段,把一个青年姑娘李静据为己有。有一次,老张到龙树古家里去索债,龙树古劝他为救国军捐点款。老张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哪能肯,捐碍于面子咬紧牙捐上了五毛小钱。事后他后悔莫及,为这五毛钱撕心裂肺一样地难受。他哭丧着脸,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一本正经地记下“十一月九日,老张一个人的国耻纪念。”这里,短短几句就惟妙惟肖的刻画出了一个典型的嗜钱如命的吝音鬼形象,毫不逊色于严贡生、葛朗台等形象。

《月牙儿》的主人公本来有着美好的人性,她单纯、自尊、善良、讲义气,但是在男友的欺骗下她开始了对人性的怀疑,在饭店里也只有甘心堕落才能够留下来,失业后又只能靠出卖肉体才能填饱肚子;被抓进监狱后又认清了社会上层的黑暗??;老舍通过对恶劣社会环境的揭露,对人性丑陋面的讽刺,表达了任何美好的人性,处在主人公的位置,都无法抵御恶劣环境的侵蚀而必然走向堕落。

老舍这种特异幽默创作风格的形成原因,追根溯源有着主、客观多重因素。 首先,由于家庭、民族、社会、时代的影响。正如老舍所言:“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楞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