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分章节选择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1:16: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预防医学练习题 绪论

光盘、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1 ) 1) 传染病 2) 常见病 3) 慢性病 4) 急性病

光盘、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3 ) 1) 传染病 2) 常见病 3) 慢性病 4) 急性病

P光盘.老张生病住院后,单位领导送来慰问金,老张获得社会支持中的( A ) A.物质支持 B.情感支持 C.信息支持 D.肯定性支持

P3.下面哪一项内容属于第一级预防( C ) A.又称临床前期预防,目标是通过早期发现来减少患病

B.又称临床期预防,目标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或残疾

C.又称病因学预防。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者脱离良好健康状态时间的发生率 D.“三早\预防

P3.第一级预防又称之为( C ) A.临床前期预防 B.临床期预防 C.病因预防 D.“三早”预防

P3.第三级预防又称之为( B ) A.临床前期预防 B.临床期预防 C.病因预防 D.“三早”预防

P4.(多选题)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 ACD ) A.工作对象主要是群体 B.研究环境问题

C.采用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 D.在疾病控制中的耗.效比最高 P4、预防医学的对象( 4) 1) 个体 2) 病人 3) 健康人 4) 个体和群体

1

P3.第一级预防的目标是( C ) A.通过早期发现来减少患病

B.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或残疾

C.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者脱离良好健康状态事件的发生率 D.“三早”预防

P4、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2 )

1) 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2) 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3)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4) 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P4.(多选题)以下哪几项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D )

A.预防医学在疾病控制中的耗.效比最高 B.预防医学的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C.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D.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P4.(多选题)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 BD ) A.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 C.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与时俱进 D.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

P5.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有健全的机体和正常的精神状态,还包括( C ) A.身体强壮,不挑食 B.很少去看医生

C.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寿命超过90岁

第一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光盘、当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2 ) 1) 天然污染物 2) 化学性污染物 3) 物理性污染物 4) 生物性污染物 P6.原生环境是指( C )

A.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B.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C.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P7.次生环境是指( A )

A.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

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B.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C.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P7.(多选题)下列哪几项属于社会环境( AB ) A.宗教信仰 B.文化教育 C.地形地貌 D.居住条件

P7.生态系统内的消费者是( B ) A.绿色植物、自养菌

B.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 C.细菌、真菌及放线菌 D.人类

P7.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是( A ) A.绿色植物、自养菌

B.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 C.细菌、真菌及放线菌 D.人类

P7、次生环境是指(3 ) 1) 天然形成的环境

2) 某些元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环境

3) 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

4) 非生物所形成的环境

P7、机体与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4 ) 1) 人从自然环境摄取生活所需物质 2) 人通过环境摄取足够的营养成分 3) 人能够征服环境

4) 人与环境之间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平衡

P7、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是(1 ) 1) 绿色植物、自养菌

2) 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 3) 细菌、真菌及放线菌 4) 人类

P7.社会环境是指( D )

A.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B.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C.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2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P7.社会环境是指( D )

A.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B.环绕于人类周围韵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C.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P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B ) A.生物富集 B.生态平衡 C.物质流动 D.生物放大

P8.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主要是通过( D ) A.空气 B.水 C.土壤 D.食物链

P9、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3 ) 1) 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2) 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 3)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 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致癌物 P9.一次污染物是指( B )

A.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变化

B.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 D.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改变了其化学结构 P10.环境的自净作用不包括( B ) A.化学作用

B.生物富积作用 C.生物作用 D.物理作用

P10、环境的自净作用是( 2)

1)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发生了理化性质的改变

2)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环境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

3) 污染物在环境中,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

4) 污染物进入环境中,其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P11.(多选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主要有( ABD )

A.污染物的转化 B.环境的自净作用 C.光化学作用 D.污染物的迁移

P13.日本发生的痛痛病的原因是长期食用( C ) A.含镉玉米 B.含镉面粉 C.含镉大米 D.含镉食油

P13.日本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D ) A.慢性砷中毒 B.慢性铬中毒 C.慢性铅中毒 D.慢性汞中毒

P13.引起水俣病的化学物质是( B ) A.铅 B.汞 C.镉 D.铬

P17.下列哪项公害事件不是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 A )

A.日本富山县痛痛病事件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C.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D.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P17.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其致病原因为( D )

A.多氯联苯中毒 B.苯中毒 C.铅中毒 D.甲基汞中毒

P18.(多选题)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程度的是( ABCD )

A.粉尘的分散度 B.粉尘的化学组成 C.粉尘的溶解度

D.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浓度 P20.(多选题)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包括( ACD ) A.相加作用 B.相减作用 C.协同作用 D.拮抗作用

P20、两种化学物同时进入机体产生联合作用时,其中某一种化学物质可使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

3

增强,且其毒性作用超过两者作用之和,这种情况是( 3)

1) 相加作用 2) 独立作用 3) 协同作用 4) 拮抗作用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P23、在大气圈内,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1 ) 1) 对流层 2) 平流层 3) 中间层 4) 热层

P23.吸收由太阳放射出来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损害的大气层是(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逸散层

P24、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是(3 ) 1) UV-A 2) UV-B 3) UV-C 4) UV-D

P24.红斑作用是哪段紫外线对人体的特异反应?( B )

A.紫外线A段 B.紫外线B段 C.紫外线C段 D.以上都不是

P24、在大气光化学反应产物中,85%以上是(4 ) 1) 醛类

2) 过氧乙酸硝酸酯 3) 硫酸盐 4) 臭氧

P25、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离子是( 4) 1) 重离子 2) 氢离子 3) 阳离子 4) 阴离子

P25.下列哪项不是空气阴离子的生物学作用(D ) A.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功能,缩短感觉时值和运动时值

B.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C.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D.促进消化吸收

P25.(多选题)空气阴离子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 ABCD )

A.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功能 B.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C.改善肺的换气功能,促进组织细胞生物氧化和还原

D.降低血压

P26、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1 ) 1) 工业企业 2) 生活炉灶 3) 交通运输 4) 地面扬尘

P26.目前人为因素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C )

A.生活废弃物污染 B.地面扬尘污染 C.工业污染 D.农业污染

P26.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来源是( C ) A.交通运输污染

B.生活炉灶和采暖炉灶 C.工业企业的燃料燃烧 D.矿山开采的粉尘 P27.(多选题)大气污染物的转归方式主要有( ABCD ) A.自净 B.转移

C.形成二次污染

D.污染物转化成二次污染物

P27.下列哪项不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形式?( A ) A.蓄积 B.吸附 C.沉降 D.扩散 P28.煤烟型污染事件的起因是由于污染物的( A ) A.急性作用 B.慢性作用 C.远期作用 D.非特异作用

P28.关于煤烟型烟雾事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B )

A.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炭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

B.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小、湿度大、有雾、无逆温产生

4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在死亡病例中80%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

P28.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污染物来源为( A ) A.汽车尾气经日光作用形成的强氧化型烟雾 B.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 C.煤炭的燃烧

D.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P28.下面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 B ) A.一氧化碳 B.光化学烟雾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硫

P28.以下哪一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气象条件特点?( B ) A.气温低

B.气压低、有雾 C.风速很小、湿度大 D.有逆温产生 P28.(多选题)产生煤烟型烟雾事件的气象条件包括 ( ACD ) A.气温低 B.气温高 C.气压高 D.有逆温产生 P29、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市联合农药厂泄漏的毒气是(4 ) 1) 氰化钾

2) 乙基异氰酸盐 3) 硫氰酸盐 4) 异氰酸甲酯

P30、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3 ) 1) 硫酸盐 2) 甲烷 3) 氟利昂 4) 二氧化硫

P30、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1) 1) SO2和NOX 2) SO2和CO2 3) NO2和CO2 4) SO2和CO

P30.臭氧层破坏可使人类哪些疾病发病率上升 ( C )

A.皮肤癌和肺癌 B.皮肤癌和心血管病 C.皮肤癌和白内障

D.肺癌和白内障

P30.酸雨是指pH值为多大的酸性降水?( C ) A.小于4.5 B.小于5.4 C.小于5.6 D.小于6。5

P30.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B ) A.S02和C02 B.S02和NO C.N0和CO D.S02和CO

P30.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是( B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P31.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 A ) A.粒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颗粒物 B.粒径小于或等于15μm的颗粒物 C.粒径小于或等于5μm的颗粒物 D.粒径小于或等于20μm的颗粒物

P33.糖尿病营养治疗中膳食脂肪热能应占总热能的( D )

A.20%~30% B.15%~20% C.30%~35% D.20%~25%

P34、建筑材料中和装饰材料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3)

1) 甲醛和铅 2) 甲醇和氡 3) 甲醛和氡 4) 甲酸和氡

P34.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使用,使室内空气污染物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B )

A.甲醛和二氧化碳 B.氡和甲醛 C.二氧化碳和氡 D.氮氧化物和甲醛

P35.常用的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指标不包括( C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5

P36、居室内空气中的CO2应保持在(3 ) 1) 0.07‰以下 2) 0.1‰以下 3) 0.07%以下 4) 0.1%以下

P39.我国的大气卫生的三级标准为( D )

A.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B.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较少发生危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C.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D.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P39.我国的大气卫生的三级标准适用于( C ) A.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地 B.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等地

C.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

D.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地 P43、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4 ) 1) 慢性砷中毒 2) 慢性铬中毒 3) 慢性铅中毒 4) 慢性汞中毒 P43.(多选题)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包括( ABC )

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流行 B.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D.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缓慢得到控制 P43.(多选题)介水传染病的特点有( BCD ) A.绝大多数病例发病日期不集中在该病最短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B.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流行 C.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D.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P43、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4 ) 1) 慢性砷中毒 2) 慢性铬中毒 3) 慢性铅中毒 4) 慢性汞中毒

P46.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大肠菌群数IL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