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9:58: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初 三 语 文
2017.1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茶,是一种植物,却与我们的文化根脉相连。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1-6题。(共12分)
①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 (伤 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成熟、光大于明清。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 (烦 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
②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献有所提及,但大都语焉不详。那时茶具与食器不甚分明,相混而用。自从“茶圣”陆羽创作了《茶经》后,“茶道大行”,中国的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茶经?器》列举了数十种煮茶和饮茶的器具,成套茶具,曾风靡朝野,以致“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
③如果说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那么,宋代茶具则以绮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xiǎn)”。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一种近乎游戏的饮茶方式)时尚相适应的。
④明清茶具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表现为 (祟 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宋人所能企及。明代开始,对茶盏色泽的要求,又出现一大转变。明人屠隆《考盘余事》中称“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许次纾《茶疏》说“纯白为佳”。到了后来,白瓷茶具发展至“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程度,成为十分雅致的艺术品。 .
⑤明清茶具,最为后人所称 (到 道)的,除了白瓷,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陶盏的创制和普及了。明代宜兴紫砂茶壶,造形典雅,工艺独具匠心,一些制壶名师的作品更是珍奇瑰宝。
⑥茶具的发展, 。这一轨迹,与茶自身的发展,饮茶方法的演进,也是同步合拍的。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滥伤 返璞(pǔ)归真 B.自简趋繁 风靡(mǐ) ..C.崇尚 声如磬(pán) D.称到 绮(qǐ)丽 ..2.在文中第⑥段“ ”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富丽、古朴、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从中涌现出来
1 / 15
B.流露出富丽、古朴、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 C.典雅、富丽、古朴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从中映现出来 D.显示出古朴、富丽、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
3.“绮”有两个常用义项。下面诗句、文句中加点的“绮”,与文段中“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宋人所能企及”一句中的“绮”,属于同一个义项的一句是(2分) A.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宋?苏轼《登州海市》) .B.同舍生皆被绮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D.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张俞《蚕妇》) .
4.品茗会友是文人生活中的一件雅事,不少诗作就是在悠悠茶香中酝酿出来的。对下面与茶有关的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唐?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理解:“谁解助茶香”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慨叹世人很少有人能品鉴茶的香味和其中蕴含的真谛。
B.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理解:“从来佳茗似佳人”把好茶比作美人,形象地写出好茶的美味,令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C.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盘香的烟)来。(宋?张镃《竹轩诗兴》)
理解:“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叶子的声音与升起的烟缕相伴的动态。 D.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理解:“碧云引风吹不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碧绿的茶水,热气袅袅不断的样子。
5. 对下面四幅与茶有关的名家书法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幅作品虽然只有十四个字,但通篇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B.第二幅作品用墨丰赡,骨力洞达,丰秀雅逸。 C.第三幅作品无一倦笔,劲实端严,颇有二王楷法。 D.第四幅作品方劲古拙,讲究“蚕头雁尾”和“一波三折”。
2 / 15
第一幅《苦笋帖》(唐?怀素 ) 第二幅《啜茶帖》(宋?苏轼)
第三幅《茶录》(宋?蔡襄) 第四幅《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宋?黄庭坚)6.如果为茶室选择一幅对联,上联为“石鼎火红诗咏后”,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窗横幅画江南 B. 非叶非花自是香 C.竹炉汤沸客来时 D. 含露梅边煮岭云 7.默写(共8分)
(1)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夕阳,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温庭筠《望江南》中的“ 。肠断白
洲”,借“斜晖”诉愁
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 ,以“夕阳”衬游子;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落日”绘奇观。
3 / 15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唐代诗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诗句,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化。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悔改。⑤物: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类人。⑦管、萧:管仲、萧何。
⑥
⑦
⑤
④
①
②
③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2)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释: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翻译:
10.【乙】文中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的“识治”体现在哪里。(3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1.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3)题。(共6分)
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