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教案- 草原的早晨l苏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4:21: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草原的早晨

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家的特征。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3月2日 总第24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课前让学生了解感受牧民们的勤劳,搜集草原的美丽风光的美丽图片。

第 1 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谁能说说我们这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孩子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姑娘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略了小池塘的美丽,梅花山的热闹。今天春姑娘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那儿的歌声已经响起来了!(出示图片,放歌曲)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学习生字“原”。 (1)读一读生字,教学“厂字头”,与“广字头”有什么区别? (2)怎样记住字形?你会用“原”来组词吗? (3)生描红,仿写。

你到过草原吗?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看课件“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草原的早晨)指读—领读—教学“原”。 3.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些什么吗?(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苏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图:指出苏州(只有针尖那么大)草原(内蒙古地区中国的西北部)通过对比显示草原地理位置。简介草原的有关资料。草原是美丽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美丽草原的情景之中,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二、看图感知,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看!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4.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效果。 检查自读:

鞭声 黎明 宁静 醒 蹦跳 歌声 新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牧羊人

(自读找规律—指读—开火车—领读—自读课文) 响亮的 黎明的 铺满新绿的 打破了 醒来了 羊儿 鞭声 一只只 跨上 追赶 远处 回荡着 (找规律—指读—领读—自读课文)

继续看图想想如果你是羊儿你被关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那

第 2 页

么你们会怎么跑出羊圈?会怎样奔向草原的?(涌出来蹦跳着齐读)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儿这么蹦跳着涌出来你会做什么事?(跨上骏马追赶羊群齐读)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