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4:12: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9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
2009年2月28日~3月1日,我们举行了全市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本次检测在严格遵循2009年新的考试大纲及说明的前提下,结合近几年全国高考及各省市高考试题的变化,在突出对双基知识考查的基础上,特别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整套试卷比第一次检测难度略有提高,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
理科 一本:440分 二本:405分 文科 一本:470分 二本:435分
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 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卷
一、命题说明:
在第一次检测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研读新颁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根据高考大纲精神,我们针对一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三复习的进度,本着比第一次检测适当加大难度的原则,命制了这套质量检测试题。
二、试卷分析:
这套试题突显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力争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高度结合,准确把握难易程度。试题材料的时代感强,且渗透着极强的思想性,对考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整套试题设题灵活,题型新颖,熔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于一炉。试卷的考点、难度、效度等把握比较恰当。
(一)选择题答卷分析:
选择题抽样得分情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率 13.33 26.67 33.33 26.67 26.67 13.33 73.33 40 46.67 26.67 得分率(%) 32.38 题型 选择卷 最高分 21 最低分 0 平均分 9.71 第1题辨析字音,得分率较低,只有13.33%,主要是对字音识记错误,说明考生对于常用字的字音识记不准、不牢固。
第2题辨析成语使用情况,得分率26.67%,主要是部分考生对成语的含义不清,导致使用出现问题,特别是对“鱼龙混杂”的意义和用法不了解。
1 / 23
第3题辨析语病,得分率33.33%。主要是语法基础知识欠缺,面对常见的几种语病,还是分辨不清。
第4题排列句序,得分率26.67%。对句子的内容总领及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够了解,所以,不知道如何排序,全凭感觉。
第5题对质疑原因的表述,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得分率为26.67%,多数学生阅读不仔细、深入,误将B项的结论当作原因。
第6题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为13.33%,显得更低。还是阅读不仔细深入的问题,一般差异很小,要能抓住细微的差别才能准确作答。比如D项关于王振铎复制的地动仪,它并不是不工作的概念性模型。
第7题根据原文内容推断,得分率较高,为73.33%,多数同学都抓住了“科学界的一项成果”这个关键表述,因而推断准确。
第8题文言实词的解释,得分率为40%,错误原因主要是将“去”的含义当作现代文中的含义来理解了。
第9题对选文中人物特点的理解,得分率为46.67%,接近一半。答错的主要原因是对②⑥两句表述内容在时间上误解,这两句均为李膺不为官时的表现,与题目要求不符。
第10题是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得分率为26.67%,也较低。主要是对A项中“母亲年迈”是实情还是借口的问题分辨不清造成的。
第一部分30分的选择题,得分率整体较低,说明学生在许多最基础的知识上存在问题尚多。
(二)非选择题答卷分析:
非选择题抽样统计(200份)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高分 9 7 5 6 6 4 6 4 5 6 55 最低分 0 2 0 1 1 1 0 0 0 2 35 平均分 4.81 4.7 2.95 4014 3.76 2.81 3.16 2.34 2.43 3.45 50.08 得分率(%) 48.13 58.75 59.0 68.96 62.71 70.31 52.71 58.44 48.5 57.5 83.46 第11题,文言文翻译,许多学生不理解文意和句义,望文生义,胡编乱造,致使翻译与原句差异过大。如:对“尝”“谒”“因”“为”“见”“义”“免”等句中的实词和虚词理解不准,掌握失当。
第12题古诗词鉴赏,存在问题:解答试题,对内容顾及不全;分析不具体,只是笼统作答;将词牌当作词的内容或主旨来分析;分析不到位,不深入,许多
2 / 23
学生没有看出来雨“彻夜不听”,人“整夜难眠”;理解不准,如将“一声声”理解为打雷声,看不出“雨打芭蕉”。
第13题默写,主要问题是:句子都会背,但都有错别字;张冠李戴,所写句子非考查内容,随意性大;错别字多;有些学生用拼音代替汉字。
第14题,主要存在问题是:挖掘不深,能把山与人生联系,但没有写出对人生的启示意义;对比喻句,答案上重形似,缺少神似,不重品质;修辞手法忘写或写成其他。
第15题,主要存在问题是:答案不够全面,只从内容入手,忽略形式方面的要求;答案不贴题,表述缺少概括能力。
第16题,主要存在问题是:“用意”是为了“比较”几乎没有回答出来,影响了问题回答的质量;使用套话空话。
第17题,主要存在问题是:误用修辞手法;对手法的作用表述不够准确,表达也不简洁;书写错误较多。
第18题,主要存在问题是:基本知识缺失,缺乏生活常识。如:“……离我们原去”“音容宛在”等词的特殊含义有些学生竟然不知;能找出用词不当之处,但改正表达不够准确;如“离我们而去”本应改为“退休了”可有些学生改为:告老还乡,下岗了,急流勇退,归隐……不合语境的表达;学生的错别字太多,基本成语中的字都错, 如“无微不至”改为“无畏不至”“无危不至”;弄不清词语的褒贬色彩,还有将“抛砖引玉”改为“见风使舵”“慢慢诱导”等词。
第19题,主要是审题不严,只是理解词语含义;题目理解有错,认为“笑声是嘲笑”;缺乏对生活新词汇、语言热点关注的意识。
第20题,主要存在问题是:对单、复句知识不清楚,未按要求(或不用,或反用);两句意思重复;改变了句意,删减太过;两句只是一句,形式上拆开而已。
第21题,本次作文命题属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内涵丰富,立论切入角度多,考生作文呈现出多侧面立意的态势,许多作文篇篇见新,无单调厌烦之感。
主要存在问题是:对所给材料未深入分析,另起炉灶成文的居多;大多作文带话题作文散漫成文的影子;复述材料缺少感悟;议论说理不深刻,缺少例证、引证和联系实际的居多;有不少考生对材料主旨把握不准,有偏题、跑题之嫌。如:无心插柳柳成荫,邮差舍重就轻,本末倒置,谈持之以恒,态度决定一切,谈人生等。
三、复习建议:
1、从阅卷统计分析来看,选择题失分最多。一是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扎实训练,许多学生对基本的字音、字形、语病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似是而非,导致错误较多。要对基础知识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的真正落实,做到基础知识准确、扎实、牢固,这也是答好阅读题和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
2、加强教材的复习,特别是教材中的字音、字形、成语、默写、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章的表现方法等,要全面掌握。考卷上的试题虽不是直
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