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8:36: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国全面地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人口众多,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开始了她新的航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下面我们通过不同时期的数据,以及和同期国外经济发展数据的比较,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改造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

1.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相比 表1 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年份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78年 工农业总产值 466 810 1241 5634 农业总产值 326 461 537 1567 工业总产值 140 349 704 4067 (参见柳随年、吴群敢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8页)

从上表中可见:第一,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农业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102%,1978年比1957年增长477%;而农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16.5%,1978年比1957年增长192%。第二,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工农业总产值的30%,农业为70%,1952年分别为43%和57%, 1957年为57%和43%,1978年为72%和28%。

表2 主要产品产量

年份 粮食/ 亿斤 棉花/ 亿斤 油料/ 亿斤 原煤/ 发电量/ 亿斤 0.32 0.66 1.31 6.18 亿度 43 73 193 2566 钢/ 万吨 15.8 135 535 3178 水泥/ 万吨 66 286 686 6524 1949年 2263.6 888.8 5127.0 1952年 3278.3 2607.4 8386.3 1957年 3900.9 3280.0 8391.9 1978年 6095.3 4334.0 10435.8 从上表中可见:1952~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1.86倍;棉花产量增长1.7倍;油料产量增长1.24倍;煤产量增长9.36倍;发电量增长35.2倍;钢产量增长23.6倍;水泥产量增长22.8倍。

2.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相比

同印度相比:(1)“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生产增长25%,农业生产增长22.2%。中国“一五”期间工农业增长见表1。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印度1951~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1.8倍,棉花产量增长1.7倍,油料产量增长1.6倍,煤产量增长2.5倍,发电量增长16倍,钢产量增长4.5倍,水泥产量增长6倍。中国情况见表2。(2)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49~1989年中国为7.37%,印度为4.0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5.44%,印度为1.73%(参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7页)。

同发达国家相比:(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中国为18%,美国为2.8%,英国为4.1%。(2)1949~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国为7.37%,美国为3.17%,日本为6.9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5.44%,美国为1.87%,日本为5.95%。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总的来说,它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请回答:

(1.)社会主义改革是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C 4.B 5.C 6.A 7.A 8.B 9.B 10.B 11.B 12.D 13.D 14.C 15.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ABC 3.ABCDE 4.ABCD 5.ABCDE 6.ABCD 7.ABCDE 8.AB 三、简答题参考答案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它有高级形式和低级形式之分。

3、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

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6、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主要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

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 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 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2答案要点:、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家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国际上东西方正在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政策。1950年的朝鲜战争,使中国与西方本来就很紧张的关系更趋紧张。中国不但不可能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获得什么援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