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8:23: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学生首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其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彰显的生活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不断创新,进而提高综合素质,这其实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终级目标。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我一直感到很困惑。然而市“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使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更新的理解,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探索尝试阶段

自2005年,学校先后组织我们到“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参观学习,从未出过门的我被那种异彩纷呈的展示、开放自主的课堂氛围所折服。我的理念也受到了一次深度、广度的撞击。心动不如行动,回来后我在课堂上马上进行了尝试,也划分了小组,也让学生进行展示,可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阴魂不散,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尽管我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教得好辛苦,学生学得很无耐,收效甚微。但我的韧劲让我不能就此停止,我反复观看他们的课堂实录,了解到许多操作以外的东西,多次进入优秀教师的课堂寻求真经,每次听完老师的课,我都要仔细询问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有时问的授课教师哑口无言。正当我在彷徨、苦闷之时,2006年我市“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如春风抚面。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与老师们反复交流研讨,很快达成共识,课改势在必行,学校又先后组织我们到“四中”、“罗庄二十中”“蒙阴一中”、“莒南路镇一中”等地去观摩课堂教学,为了给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经验,学校在2006年10月份从七年级六个班中拿出两个班作为“实验田”。学校多次给我和我的两个班的学生开会,让我和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环节和步骤,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尽可能挖掘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2006年以来我坚持每节课做笔记,总结自己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连续多次参加校级、县级的讲课比赛,并及时请教教研员给我指导,渐渐的我改变了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真正落到实处。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我发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有效组织体系便是学习小组.这种新型课堂形式所体现的民主与平等,充满关爱与理解,弥漫着教与学的和谐。

二、认定课改目标 聚焦高效课堂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落脚点之一就是聚焦课堂,而课堂的焦点就是效益,教学的高效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简单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自己看书得到,而高明的老师则是让学生在短暂的45分钟内实现一次“数学家”式的探索过程。让课堂有理有趣。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我把我的课堂的基本目标定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三、实现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1.导学案:教与学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好多教师听我的课,认为我上课很轻松,其实他们只看了表面现象,课前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既要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还应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及教学思路等。作为一名教师课前备课,认真研讨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读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我在编制导学案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设计的学案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只有把教材解读到位,才能实现由教教材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

2.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是指: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科学建立小组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不建设,学生只是孤立的“个体”,形成不了自学的“堡垒”,发挥不了“群学”的优势。

(1)小组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把全班分成六至九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

(2)具体分组办法

①排位:把班级学生按成绩、性格、性别等划分成6-9个小组,每小组6-8人,便于讨论交流,再把每组学生按学习的水平、能力的高低,分成1-8号,每组1-4号好生坐一边,5-8号学困生坐另一边,让1-5,2-6,3-7,4-8结为帮扶小对子,这样便于每组“同质”互学、“异质”帮扶,同时便于互相“监督”,一个优生负责一个学困生,让他们“师”“徒”结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样排列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这种分层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②起组名:小组的文化建设很重要,小组的文化能够规范小组行动,加强小组凝聚力,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A、小组起名,每个小组经商议后都给自己组

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要在某一方面能对本组起到激励的作用。B小组的口号,让每个小组根据组名编一句响亮的口号,平时课堂上喊出口号,以增强团队意识。C、小组的目标,让每小组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把这个目标写下来贴在墙上指定位置,配上小组的照片,以便时时都能看到,时时提醒为小组争光。

(3)培训组长: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小组的学风正不正,关键是组长,因为组长是小组的引领者、组织者、管理者。每组设置正副组长各一名,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纪律,对于组长的选拔看成绩的同时,更要看组织能力,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真正能胜任的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注重对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有三: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自制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一个小组7-8人,组织不好会出乱子,协调不好易生事端。我们每周召开组长会议,告诉具体的方法措施,尽量细化到每个人,组长要根据各组员的不同特点分工,即让善讲的担任主持人,会写的抄黑板,学习好的展示讲题,细心的负责纠错,责任心强的负责纪律监督,让事事有人管,每人有事做。

管理能力:组长在刚上岗时,由于缺乏经验,常常弄的焦头烂额,手忙脚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多次召开小组长会议,面授机宜,交流方法。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是:计划---布置---检查----小结---评比。要求组长要关心组员,注意工作方式,不能简单粗暴,做小组中名副其实的首席长官。

自制能力: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身不正,虽令不行。我们要求组长做组员的表率,做学习的标兵,守纪的模范。这样,做好小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4)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①独立思考,思维参与。合作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整合,把个别学习成果转变为全组的成果。没有独立思考,合作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②明确目标,规范程序。不是随便提出一个问题就需要小组交流,否则小组交流成了形式。需要小组交流的内容有:①一件容易分歧的内容;②个人无法独立掌握的内容;③开放性、探索性的内容;④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③树立信心,共同进步。多鼓励学困生发言、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要求学生认真听取他人发言,及时发现不足和优点。

④及时指导,积极调控。教师对于小组学习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包括观点的失误,方法的局限等及时进行指导。引导他们回顾与反思,学会归纳总结。

3.小组评价 评价讲求:即时 公平 公开

(1)评价的重要性:从需求层次理论和多元智能上来讲,高效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真正的评价不是甄别优劣,而是引领发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小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就是武器。用好这个武器,它会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效果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