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两位绅士阅读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8:15: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⑵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⑶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乙 选做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个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5分) 两个感恩节【注】的绅士 欧?亨利

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

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花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像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

“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很大的意义。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

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这些话本身几乎成了一个制度。除了《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像音乐一般美妙。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

【篇三:丰台区年高三二模语文及答案】

丰台区2012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 语文

第Ⅰ卷(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地铁九号线的施工难度很大,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提高了,保证了施工计划的按时完成。

②为确保两会召开期间市区道路交通顺畅,按照公安部统一 , 交管部门对进京车辆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③由中国商业联合会起草的《珠宝饰品经营服务规范》,日前经商务部通过,将于2012年的6月1日起实施。 a.功效布置审定 b.工效布置审订 c.功效部署审定 d.工效部署审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庞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节能环保产品的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仿冒产品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b. 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大规模生产制造地沟油的案件,一条完整的制造销售地沟油的产业链也随之浮出水面。

c.他们全面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改进,长此以往,公司的科技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

d. 近年来,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一批又一批既适合外出运动又可以登堂入室的运动时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拍卖会上,200幅中国近代书画作品受到收藏家的热烈追捧,每幅作品的成交价格都超过了100万元人民币。

b. 雅培奶粉被曝质量差、麦当劳出售过期食品、家乐福卖假货,这些知名品牌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人们关注。

c.篮管中心负责人表示:北京队如果在比赛中再出现大面积京骂等不文明观赛行为,篮协将考虑取消北京队主场资格。

d.在生态浮床上栽种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的发达根系吸附水体中的悬浮物,既美化水域环境,又净化河道的水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a.屈子,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楚辞”这种诗体的创立者,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

c.子美,是诗人杜甫,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其诗收于《杜工部集》。

d.子瞻,指宋代文学家苏轼,他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开辟了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 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年大将军羹尧,儿时性黠犷,力复过人,入塾不肯读书,师偶威以夏楚,反受其侮,齿已舞勺,尚不识一丁字。(其父)都统患之,遍托人物色名师,有能教化其子者不吝厚俸。有叟突然不介来谒,自称愿为公子师。都统谓叟曰:“豚儿蠢劣异常,先生惠然肯来,敢问教化当用何法?”叟曰:“如公不弃老朽,请择乡村僻地筑花园一所,池沼山石、竹木花草毕具,备设经史图籍及一切兵器日用各物。园中惟居师弟二人,不用仆从。四围高其墙垣,不必设门,仅留圭窦,按时以进饮食。比及三年,老朽自有以报公也。”都统如言部署。叟与羹尧居园中,日自兀坐观书,听羹尧所为,绝不过问。羹尧日浚沼填池、移山运石、种竹木、栽花草,嬉戏自得,亦与叟从不通一语。自春徂秋,园中池沼、山石、竹木、花草,或自东迁西,或由南徙北,迁徙既遍,羹尧颇自厌烦。一日饭毕,见叟观书孜孜不倦,旁观良久,似有羡心,卒然问曰:“先生竟日看书,其中果有味耶?”叟漫应曰:“书味极好,非汝所知也。汝第戏耳,勿来相嬲。”曰:“然则我亦可学乎?”叟曰:“有何不可?但恐汝不肯用心耳。”曰:“我若用心,汝肯教否乎?”叟笑曰:“汝如肯用心,我有何不肯教?”羹尧喜曰:“请从今天始,愿师有以教我幸甚。然究竟读书有何好处?敢请。”叟正色曰:“书之好处甚多,上焉者为圣贤,其次立功名,又其次取富贵,不知汝欲自居何等也?”曰:“敢问何谓为圣贤?”曰:“则古称先躬行不倦,明体达用,可仕可隐,道重一时,教垂百世,是谓为圣贤。”曰:“何谓立功名?”曰:“贯通天人,经纬文武,伐罪戡乱,拓地开疆,带砺山河,勋铭钟鼎,是谓立功名。”曰:“何谓取富贵?”曰:“简练揣摩,务趋时尚,弋获科第,雍容华瞻,妇嬉子笑,温饱自甘,是谓取富贵。”羹尧沉吟久之,曰:“圣贤非所敢望,寻常富贵又非所屑,愿师教我以立功名者可乎?”叟曰:“汝果真心从学乎?”羹尧乃拔剑斫树誓之曰:“如不真心从学,有如此树!”叟知其志已决,大喜,于是先取经史,日与讲论,又教

其攻习举业,暇则谈论兵法,早晚或习射、或舞刀剑干戈,相与为

乐。羹尧天资固优,凡事一学即精,三年学果有成,其齿甫成童也。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葛虚存著))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羹尧所为 听:倾听 b.自春徂秋徂:及,至 c.汝第戏耳 第:只管 d.勋铭钟鼎铭:铭刻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先生惠然肯来卒然问曰

b.按时以进饮食老朽自有以报公也 c.书之好处甚多羹尧沉吟久之 d.其中果有味耶叟知其志已决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都统患之,(乃)遍托人物色名师 b. 听羹尧所为,(却)绝不过问 c. 我若用心,(则)汝肯教否乎

d. 圣贤非所敢望,(而)寻常富贵又非所屑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都统对年幼的羹尧顽皮不肯读书很担忧,就不吝厚俸物色名师教化他,并如叟师所言,耗巨资建筑花园,部署一切,表现了为人父者对儿子深深的爱与期望。

b.叟师对羹尧教化有方,“听羹尧所为”欲擒故纵,“书味极好,非汝所知也”吊足胃口,“但恐汝不肯用心耳”“汝果真心从学乎”激将有法,终使他真心从学。

c.年羹尧儿时很顽皮,蠢劣异常,不肯读书,但一经叟师激发出学习之志趣,就变得聪明优秀,经史举业,兵法兵器,凡事一学即精,居园学习三年就学有所成。

d.年羹尧由“齿已舞勺,尚不识一丁字”到“三年学果有成,其齿甫成童也”的转变,足以说明在学习成才上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志趣二者都非常重要。 第Ⅱ卷(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选自《张太岳集》) 11.在横线上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⑤千古江山,。舞榭歌台,。

⑥地也,!天也,!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楼阴”指楼的南面,“背日”也指楼南,两词点明观景角度:站在楼南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c.颈联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江水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

(2)诗人登临远望看到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描写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