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的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 10:11: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的报告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请予审议。

一、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取得进展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中国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防洪与水资源保障,为解决粮食供给这个历史性难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把水资源问题摆到了突出位置,明确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的水利工作方针。近年来,每年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都对水资源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多次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作出重要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治水思路,在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一是严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取水、用水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审批,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分水方案,在黄河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 二是加强农业节水。1998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00多亿元,社会和农民投入600多亿元,重点开展灌区节水改造,发展节水农业。全国建设6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和1000多个节水示范项目,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亿亩,形成300多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多亿公斤。建立了近300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在近3亿亩农田中推广非工程节水技术措施。全国农田灌溉面积亩均用水量从1993年的529立方米降至20XX年的430立方米。 三是推进工业和城市节水。出台了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有关政策,原国家经贸委、水利部等六部委于20XX年10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工业节水的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先后发布了两批《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技术、设备目录》,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鼓励发展节水高效、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XX年的62%。全国各城市加快了城镇供

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开展了各类节水示范区建设,城市年节水量约38亿立方米。

四是深化水价改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了水价的形成机制和管理手段。20XX年全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达到每立方米分,比1991年提高倍,促进了节约用水,供水成本得到一定补偿。城市供水初步实现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变。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征水资源费,60多个城市实行阶梯式水价,300多个城市开征污水处理费。 五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利部在甘肃张掖、四川绵阳、辽宁大连、陕西西安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开展了94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市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和体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广各项节水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削减了用水量,完成了黑河分水任务,实现了当地经济增长和促进下游生态修复的双赢。

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修复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水污染防治。“九五”以来,国家大力调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