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6:15: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上传: 邓莉兰 更新时间:2012-5-28 15:19:07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根据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在近几年来的考查中已形成一些相对固定的考点,文言文阅读命题主要考查对朗读节奏、词义、句意、段意的理解、整段文意的把握、阅读感受。考查对文言词汇和重点语句的积累理解;考查重点语句在表情达意,表现文段中心思想中的重要作用;考查读懂整段文字的能力。选文材料出自课外,人物传记性质的、有点情节的材料为主。阅读文言文一般的方法是: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这几种种类型,即划分节奏、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第一节 朗读停顿

【考点解析】

划分朗读节奏是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中一个比较固定的题型,分值一般在1分,不能划破句子,坚持划大不划小,意思不能划得太细,一般只划1-2处。

1

【解题技巧】

主要以结构划分为主:

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②在谓语和宾语之间,这种划法是在宾语较长的情况下。如:恐/前后受其敌。

③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人不知/而不愠。(一些关联词在前,如“而……”、“故……”、“遂……”、“然……”可以这样划“而/……”)

④句首语气词或总领性词语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⑤状语在前。如:(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实战演练】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2、衔 远 山,吞 长 江

3、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4、中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

5、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6、至 于 负 者 歌 于 途

7、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 8、而 山 不 加 增

9、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10、学而 不 思 则 罔

第二节 实词理解

【考点解析】

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中已连续十多年出现此题型并且分值相对不变2-3分

2

所选字词大都是来源于课文下注释,即使是课文中没出现过的词也是比较简单的词或是课文中出现过此类用法的词,我们在复习时把重点放在课下注释中的以下几类字词:①一词多义②词类活用③古今异义④通假字等。

课外文言文是进入初中后每次考试必考的内容,而这必考中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又是必考的考点,从各类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试题中总结发现在字词解释中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联系课内文言文涉及到的知识点,认为课内就是课内的,课外是课外的,毫无关系,生搬硬造来解释

2、学生不能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为解释词语而解释

3、我认为学生课文文言文这块试题做的不够理想的根本原因还是“畏难情绪”,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文言文对于他们而言本就是个难点,课内的文言文因为有老师指导,降低了难度,但是课文文言文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有很多学生带着恐惧心理面对试题,想要答好就困难了。

4、直接原因则是无法将课内和课外有机联系起来,认为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是完全孤立的两个板块,殊不知,出题人的命题点就来自于课内强调的字词。

【解题技巧】

坦诚而言,实词释义的方法唯有多看、多学、多积累,别无他法,亦无捷径。然而,细细推敲,用心感悟,除了考虑位置(结合语法定词性)、考究字型(判断是否为通假)、上下推断(结合语境定意思)等解题技巧外,还是有一些思维方法或有一用。

1、迁移,调动知识储备。

【方法指津】“迁移”就是“搬家”,把课外文段中的字词准确定位,“搬”到课内相应文段。“迁移”实是最重要的一法,从对近几年中考真题的分析可知,所考字大都在课本的文本中出现过,所谓“课内知识课外考”。由此可见,复习文言文万万不可丢了课本而盲游题海。相反,唯有将课本中的重点文言文篇目知识点吃透、歼灭,集加点字词释义、固定句式记忆、重点句背诵、写作方法总结于一体,才是可取之途、高效之法。

【实战演练】如“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中的“备”字(2011年江西中考),即可“迁移”《岳阳楼记》中“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答出“详细、详尽”之解。又如“穆父从旁观曰”的“从”字(2010年江西中考),“搬家”到《伤仲永》中的“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一句,就可答对“跟随”之意。

2、组词,由今义推古义。

【方法指津】古汉语一字一义,大多为单音字,诸多情况下,只要将该字组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语,便可合情合理地击中答案。在考场实战中,“组词法”用到的频率颇高,多加演练便会自然产生“答题敏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