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短评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3:49: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09高考新增题型——时文短评的特点与类型 2、把握概括与短评的一般要求 能力目标:

1、掌握一句话概括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2、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教学重、难点】

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讨论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印发课堂要做的练习给学生

2、上课前播放歌曲——化学版的《青花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刚大家所听的歌曲是广东的一位化学教师为方便学生记忆而改版的《青花瓷》,大家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吗?(学生回答后展示《新民晚报》 2009、08、08上刊登的一些学生和老师对这件事发表的评论)

像这种对最近发生的新闻或现象进行评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时文评论》。 课件投影:

时文:时效性比较强的网络、报刊文摘。(捕捉社会热点)

短评:“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评说,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二、介绍09年高考对时文短评的要求及其题型

1

这道题是09年1月份的省质检才出现的新题型,它的题型设置一般是: 提供两则简短时文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准确捕捉基本信息

(2)对材料所阐述的内容(现象、观点)有何看法?请阐述。——做出自己的评判 今天我们主要就是针对这两种题型来学习时文短评主要的写法和答题规范。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道题——一句话概括。 三、一句话概括

1、师生一起做示例:《09龙岩质检卷》

材料一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1)、请大家拿出红笔,先通读材料,后画出材料的关键词语与关键句子,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整理归纳出一句话。

关键词:材料一:贫困生、补助、“隐形”提供 材料二:贫困生、捐助、参观式的慰问 共同点:陈述对象都是贫困学生的扶助 不同点:材料一:“隐形”提供补助 材料二:参观式的慰问

(2)、概括答案: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2、强调:

(1)、概括要注意整体性原则,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2)、概括材料必须是一个句子,而且要用陈述句。

2

区别句子与短语:

例如: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的不同观念和做法

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我写的作业。 我写了作业。

(3)、概括的句子不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只需客观概括材料事实即可 。

3、概括两则材料的关系

这两则材料陈述对象相同,都是讲对贫困学生的扶助,但方法不同,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对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他们的不同点。

4、练习1:《三明市2009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参考答案:网络语言“疾风扑面”。(网络语言悄然兴起。网络语言成为时尚。)(2分) 这两则材料与上一题不同,陈述对象相同,内容是互为补充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互补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相同点 5、总结:

A、如何概括 材料

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 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 B、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 通读材料

第二步:分析关系(相对型、互补型) 第三步:提炼筛选(异同点) 第四步:整合表达

四、短 评

1、师生一起做示例:《09龙岩质检卷》

材料一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 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两个理由) (4分)

提示:(1)、短评的主要写法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