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22:23: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医院对传染病患者,应集中积极救治,按病种分类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非探视不可者,探视人员应按医务人员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特殊传染患者一切活动限制在其病室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或接受探访。

(五)加强防护技术培训与指导

医院医疗、护理或感染管理控制部门应经常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隔离预防知识与技术的培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传染病和特殊病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熟练操作规程。同时,对医务人员执行隔离预防制度与职业防护技术操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积极、有效地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疫情扩散的发生。

第三节 医院建筑布局分区及其隔离预防要求

医院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应以满足医院诊疗服务功能要求为基础,在既要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又要有利于阻止病原微生物传播扩散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伤害的建材。由于医院基础设施使用的长期性特点,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要力求达到建筑设计科学、合理、规范,从硬件设施和环境条件上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场所,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

(一)医院建筑布局的分区

医院建筑布局应合理地进行区域划分,针对不同区域要求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是医院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也是适应和满足控制医院感染规范要求的基本体现。根据医务人员和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高低,一般划分为4个区域:低危险区(清洁区),包括行政管理区、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高危险区(污染区),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极高危险区(重点保护区),如新生儿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各区域相对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隔离病区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

(二)医院区域隔离的基本要求

医院应根据生活和诊疗功能设置,建立明确的服务流程,实施区域隔离,以确保清洁污染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交叉导致污染,有利于从设施阻隔和服务流程上,减少或避免发生医院感染和(或)传染病疫情扩散。

1.严格服务流程医院服务流程包括患者出入医院门诊、急诊或住院接受治疗流程;探视者、工作人员流程;餐饮服务与清洁物品供应流程;尸体和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流程;各科相互联系与支援流程等。各个流程应简捷、便利、顺畅、可调,且科学合理、符合规范。同时,医院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洗手。通风系统应区域化独立设置,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隔离区域应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

2.严格区域划分 区域隔离是预防传染病疫情传播的基本隔离,即把传染源(如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使他们与普通患者、健康人群分开,并对患者所污染的环境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和不同病种之间的交叉感染。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一般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间”。

三区:即将病房的整个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 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主要有治疗室、护士站、消毒室、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房、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出入院通道等。

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人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两缓冲间:为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专门设立的区域,是一个两侧均有门的相对阻隔的通道。

3.严格区域管理要求 各区域间界线清楚,应有明显标识和实际隔离屏障。在缓冲间,只有当一侧门关闭后方可开启另一侧门,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不同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可以同住一室,两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 Im。疑似传染病患者或特殊感染患者应单独安置,隔离病室应设单独通往室外的通道或阳台,并做相应的隔离标志。保证

病室内通风设施良好,通风不好的可安装合适功率的排风扇,运用机械通风。各区域内应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触摸式开关洗手池。

(三)医院区域隔离的基本方法

设立隔离病房,主要用于保护性隔离以及防感染扩散的隔离。在建筑布局上,应放在普通病房的尽端,设一个或多个隔离病室。对易感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对未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实行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隔离者应单人单间隔离,相同疾病或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隔离。隔离病室要设独立的空调设备及通风系统,保护性隔离室可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要采用负压通风,一些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放在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第四节 医院相关科室的隔离预防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隔离预防

感染性疾病科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普通病房、儿科病房、ICU和生活区。中小型医院可在医疗建筑区的一端开设感染性疾病病区,整体布局上,应设置单独的科室出入口、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患者出入院处理室等。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合理配置防护用品,实施适度的个人防护。

感染性疾病科在区域内应以适应和满足隔离预防要求为原则,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进行设计,界限清楚,标识醒目。医务人员进入三区,严格区域流程和管理要求,不同种类的感染患者分开安置,同类患者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一般不应少于1. 1m;病房通风设施良好,以自然通风为主,温度适宜时可长期开窗,通风不良时可安装排风扇,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禁止使用中央空调。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处置。严格执行陪探视管理制度,原则上不设置陪护、限制探视,确须陪护和探视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二)普通病区的隔离预防

普通病区布局应设病房、办公室、男女更衣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储物间、配餐间、盥洗间、卫生间以及污物间等。严格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病室物品和空气进行消

毒。在日常管理中,普通病房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室内安置床位一般为4~6张,床间距应不少于0. 8m,特殊情况不得超过8张床。单间病室一般安排病情较重的患者、特殊感染患者、高度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或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包括保护性隔离,如免疫力低下的易感患者。有条件的单人间可配备独立卫生间和洗浴设施。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以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洗手。禁止在病房走廊抖动患者使用过的床上物品、污物或暂存污物,严格探视陪护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科学规范地进行医疗废物处置。

(三)负压病房的隔离预防

负压病房是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室内压力低于室外压力的一种特殊病房,一般应设置于污染区,主要适用于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的隔离治疗。

为保证有效的通气压力,除留有必要的出入口外,所有的门窗必须保持关闭。病室内空气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直接影响空气的流动,因此负压通气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方式。送风口即空气入口可设在墙上方或天花板上,排风口设在墙下方,但距地面不小于0. Im。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避免形成空气死角,使空气自上向下朝着污染的地面移动,通过墙下方的排风口排出。排出的空气,应经过消毒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病房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安置压力开关

型的风定量阀,使病房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响,使病房负压稳定有可靠保证。输入新鲜的过滤空气,进行适当的空气循环,能稀释和去除经空气传播的微生物的污染,也能去除异味。负压病房送、排风应经过初、中、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为保持房间的负压,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85rn3111。负压病房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洗浴设施,为便于观察,在走廊一侧墙壁可安装玻璃窗或配备室内对讲设备系统。负压病房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负压病房仅可以安排同种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到本病室外活动。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减少出入频率,做好设备日常保养,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