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生态景观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3:35: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析城市生态景观规划

浅析城市生态景观规划

摘要: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景观设计和城市景观规划等方面探讨了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景观生态;生态美学;景观生态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及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规模改变着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维护其再生能力,并使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生态型城市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系统的和谐为基础,以彰显个性的文化魅力为灵魂,以资源的循环、协调和高效利用为保障,以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整体效益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建立在区域平衡协调的基础之上的城乡统一体。

1做好生态景观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交互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辩证法。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背景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未来生态城市的基本轮廓应当是:(1)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能源。(2)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材料。(3)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全面的协调共生网络。(4)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始终具有最佳的生态位和最强的组织力。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而设计出了十大战略,包括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环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无汽车绿色通道;开放专用绿地;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生命基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通过这些景观战略,建立大地绿脉,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

2生态景观城市设计策略 2.1设计原则 2.1.1稳定性原则

景观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强度的作用力产生不同的生态反应。不受干扰时,景观水平结构向同质化方向发展,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适度干扰可迅速增加异质性,景观还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严重干扰则使异质性迅速降低,景观难以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产生新的动态平衡。 2.1.2生态美学原则

景观作为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不仅具有经济、生态价值,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1.3实效性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生态合理性,即相对符合自然规律合理规划,以达到符合人类生态的长远利益,在规划中深入分析区域及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流与物流特征以及规划实施后的生态风险等,维护与改善景观的生态完整性,达到生态合理性。同时由于人类在景观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景观生态规划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2.2城市生态植物设计

按生态学原理考虑,植物材料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长寿性与生态功能,比如森林每增长1m2,大致可吸收、固定350 kg的CO2,当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时,就能产生适合于人类生活的气候。同时,片林和林荫道夏季能降低气温3℃,降低路面温度7℃,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4℃~l0℃,减少高温持续时间3h~8h。一个林地结构、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的城市,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54%,宽30m的林带可降低噪声6dB~8dB。但是,虽然植物有吸收有毒气体、吸附尘埃、净化空气和防风阻沙的能力,但在植物材料选用上应考虑树木的生化相克、对人体产生过敏、有碍健康的问题。在群落配置时,还应考虑要有层次性、多样性、各树种间和草木建群的稳定性问题等。适地适树,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在城郊过渡区与城市近郊区,无论是公园或绿色隔离带或片林,都不应是纯林,应该营造针阔混交林,而且林下一定要配植灌木或草本。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平面或立面,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2.3城市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