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习题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6: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流行病学习题集

D. 7.2 E. 7.5

133.该试验的符合率为: A. 52% B. 63% C. 74% D. 71% E. 80%

134.该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为: A. 50% B. 52% C. 60% D. 70%

E. 75%

135.该试验的阴性符合率为: A. 50% B. 52% C. 60% D. 70% E. 75%

136.该试验的正确诊断指数为: A. 0.35 B. 0.45 C. 0.55

D. 0.60 E. 0.65

137——142题

假定某一筛选计划检查了1000人,某病的流行率为4%,而这种筛选试验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0%。 137.被筛选出来的阳性者中假阳性者是: A. 40人 B.4人 C.72人 D.192人 E.768人

138.被筛选出来的阴性者人数是: A.40人 B.392人 C.772人 D.192人 E.768人

139.被筛选出来的阳性者人数是: A.228人 B.392人 C.72人 D.192人

E.768人

140.被筛选出来的阴性者中真病人人数是: A.40人 B.4人 C.392人 D. 192人 E.288人

141.被筛选出来的阴性者中非病人数是: A.40人 B. 4人 C.392人 D.192 E. 768人

142.被筛选出来的阳性者中真病人数是: A.40人 B.4人 C.36人 D.192人 E.768人

143.筛检的定义是:

A.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和其他方法,去发现那

些未被识别的病人、可疑病人或有缺陷的人 B.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诊断试验确诊病人的过程 C.在某个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检查的过程 D.对某个人群的全部人员进行调查

E.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确诊病人的

过程

144.在联合诊断试验中,平行试验是指:

A. 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只要

一个试验有一个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B.同时使用两个试验

C.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

试验都有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 D.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试验

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只要

一个试验有一个阴性即诊断为阴性 145.在联合诊断试验中,系列试验是指:

A.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只要

一个试验有一个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B.同时使用两个试验

C.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

试验都有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 D.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试验

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有阴性时才诊断为阴性

流行病学习题集

146. 两名儿科医生想研究一个新的用来证明链球菌感染的

实验室检查,王医生用标准的传统检查,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6%,李医生用新的检查,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96%,如果对200名病人实施两种检查,则: A. 王医生比李医生能检查出更多的链球菌感染者 B. 王医生比李医生检查出更少的链球菌感染者 C. 王医生比李医生检查出更多的非链球菌感染者 D. 链球菌患病率的确定取决于那为医生能正确的检查出

更多的患病者

147. 某地结肠癌的患病率是12/1,000,在该地进行一项结

肠癌的筛检,若该检查的灵敏度是70%,特异度是75%,则阳性预测值是: A.33% B.3.3% C.96.7% D.66% E.45%

148. 若在筛检出的阳性结果中再进行一次该检查,则: A. 纯灵敏度增加,纯特异度增加 B. 纯灵敏度下降,纯特异度增加 C. 纯灵敏度不变,纯特异度增加 D. 纯灵敏度增加,纯特异度下降 E. 不能确定

149. 流行病学研究病因出发点是宏观: A. 群体水平 B.个体水平 C. 团体水平 D. 队列水平 E. 生态水平

150. 缺乏某一素不会引起该病,这个因素被称为: A. 充分病因 B.必需病因 C.非必需病因 D.非充分病因 E.危险因素

151.病因与疾病的联系,除了: A.统计学联系 B.虚假联系 C.间接联系 D.因果联系 E.直接联系

152.必需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 A.之后 B.同时 C.之前后 D.之前

E.之初

153.判断因果联系时的必需条件是: A.联系的合理性 B.联系的强度 C.联系的一致性

D.时间顺序——先“因”后“果” E.联系的剂量-反应关系 154—156题

70年代温州市出现一种原因不明脑炎。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服驱虫药者息病居首位,单因素分析病前服驱虫药为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暴露于驱虫药发生脑炎的危险性增加20倍,被筛选为首要危险因素。队列研究,服用驱虫药发生脑炎,对照组未发生。驱虫药和病例曲线正相关。 154.致脑炎因素与脑炎相关时间顺序: A.服驱虫药在前,脑炎在后 B.服药与脑炎同时发生 C.服药与脑炎没有时间联系 D.脑炎在前,服药在后 E.以上都不是

155. 致病因子与脑炎发生相关强度: A.不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简相关 E.偏相关

156.系列研究表明,历年驱虫药销售量与脑炎分布: A. 相似 B.不一致 C.相一致 D. 不相似 E.没关系

157.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子 C.化学因子 D.心理因素

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158.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机体抵抗力下降

B.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 C.人群中营养状况普遍不良 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 E.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失去平衡 159.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患调查

流行病学习题集

C.动物实验 D.抽样调查 E.社区干预实验

160.宿主状态是遗传因素与下列哪种因素终生相互作用的

结果? A.生物因素 B.物理因素 C.环境因素 D.化学因素 E.精神因素

161.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 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

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

(或降低)

C.疾病的患病率高 D.疾病的发病率降低

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

162.关于病因研究的方法,下列叙述哪项不恰当? A.病因研究的方法有实验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 B.流行病学主要从群体水平探讨病因 C.临床医学主要从个体水平探讨病因 D.流行病学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E.临床医学验证病因最可靠 163.关于因果联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 B.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 C.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D.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

E.联系的合理性好,表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164.下列哪项不是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 A.时间顺序 B.联系的合理性 C.样本大小 D.剂量—反应关系

E.联系的强度

165.研究日本人移民到美国,发现某病X的标化死亡比:

群 SMR(%)

住在日本的日本人 100 日本移民 105 日本人的孩子 108 美国白人 591

A. 环境因素是这些SMR的主要决定因素 B. 遗传因素是这些SMR的主要决定因素 C. 可能涉及与移民文化相关的环境因素 D. 选择的移民没有代表本国的人

E. 国际间某病X的死亡鉴定不同是这些SMR的主要决定因素

166. 传染源是指提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

的: A. 人和动物 B.病原携带者 C.病人 D.鼠类 E.家畜

167.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所携带病原体的型别、毒力 B.携带病原体时间的长短 C.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D. 有无间接排出病原体

E.病原携带者的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168.某地50年代爆发一起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达9万多

例,饮用河水患病率为2.05%,6倍于其他水源,其最可能传播途径是: A.接触传播 B.经水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经土壤传播 E.垂直传播

169.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必须有易感者的存在 C.必须有传染来源

D.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

个环节相互联系 E.病原体有机会侵犯机体

170.自病原体侵人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一段时间称

为: A.潜伏期 B.传染期 C.前驱期 D.发病前期 E.隔离期 171.传染期是指:

A.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的时间 B.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C.从感染病原体到症状出现的时期 D.从临床症状出现到停止排出病原体的时期 E.从症状出现到完全消失的时期

172.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潜伏期 B.前驱期

流行病学习题集

C.传染期 D.临床症状期 E.恢复期

173.确定接触者检疫期限长, 短的主要依据是:, A.前驱期 B.恢复期 C.传染期 D.潜伏期 E.临床症状期

174.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所携带病原体的型别、毒力 B.携带病原体时间的长短 C.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D. 有无间接排出病原体

E.病原携带者的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175.疫源地是指: A. 传染源能达到的范围 B.传染源所在的地区 C. 传染源容易聚集的地方

D.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E. 易感者聚集的地方

176.慢性病原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 A.排菌数量的多少 B.病原携带者的活动范围 C.排菌持续时间的长短

D.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当地卫生防疫

工作的质量 E.所携带病原体的类型 177.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的大小 B.传染源的数量、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

疫状况

D.传播途径的特点 E.以上都不是

17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A.新生儿增加 B.计划免疫

C.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应急接种

179.医学检验和留验的期限是根据: A.传染期 B.潜伏期 C.恢复期 D.带菌期

E.排菌期

180.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

A.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过程 B.病原体沿一定传播途径扩散的过程 C.易感人群受病原体侵袭而发病的过程

D.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新旧疫源地的过程 E.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不断繁殖的过程

181.关于传染病潜伏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确定病人的隔离期限 B.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 C.评价某些预防措施的效 果 D.判断疾病的流行面貌 E.判断受感染的时间

182.下列哪项不是饮用水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 A.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B.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C.除哺乳婴儿外,不拘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D. 水源经常被污染,病例终年不断 E.水源净化后流行即可平息

183.下列哪种疾病一般不存在慢性或健康病原携带者? A.伤寒 B.白喉 C.细菌性痢疾 D.甲型肝炎 E.乙型肝炎

184.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口的迁入 C.免疫人口的死亡

D.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E.预防接种

185. 人工自动免疫是指免疫源物质接种人体,是人体产

生:

A. 非特异性免疫 B. 人工免疫 C. 抗体 D. 免疫性 E. 特异性免疫

186. 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称: A. 抗毒素 B.特异性抗体 C.特异性血清 D.免疫血清 E.精制丙种球蛋白

187.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报告时限为: A.3小时以内

流行病学习题集

B.4小时以内 C. 6小时以内 D.7小时以内 E.2小时以内 188—190题

II型糖尿病人董某,体重75公斤,身高1.75米,血糖16.0mmol/L,体检心电图不正常,出现Q波。 188.医生建议患者减轻体重,控制体重是: A.治疗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保健措施 E.三级预防

189.医生体检发现心电图不正常是: A.一级预防 B.筛检 C.早发现 D.早诊断 E.二级预防

190.医生用降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是: A.预防并发病 B.防止复发 C.三级预防 D.减少不良作用 E.减少伤残

19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最确切的含义是: A.针对疫情出现后的措施 B.针对疫情存在时的措施 C.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D.指疫情未出现时,针对病原体可能存在的实体或可能受

病原体威胁的人群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E.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92. 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患病 B. 死亡 C. 病死 D. 保护

E.比值比

193.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 患病 B.死亡 C.病死率 D. 相对危险度 E.转化率

194.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的对照常用: A.自身对照

B.亲友对照 C.邻居对照

D.以未接种的健康人为对照 E.该病的病例为对照

195.在下列疾病流行期间,预防接种哪种生物制品可能诱

发相应疾病?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体菌苗 B.伤寒、副伤寒菌苗 C.麻疹疫苗

D.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E.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196. 我国规定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时,应以最快

方式向卫生防疫站报告,其中在城市的报告时限是: A.6小时之内 B.3小时之内 C.12小时之内 D.24小时之内 E.48小时之内

197.我国规定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时,应以最快

方式向卫生防疫站报告,其报告时限是: A.6小时之内 B.3小时之内 C. 12小时之内 D.24小时之内 E. 48小时之内

198.注射白喉抗毒素的同时,又接种白喉类毒素,这种免

疫称为: A.自然被动 B.自然自动 C. 人工被动 D.人工自动 E.人工自动被动免疫 199. 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是:

A.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对症防治 B.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心理治疗 C.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 D.早发现、早治疗、对症防治 E.早发现、对症治疗、心理治疗

200.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性措施中,其主导措施是: A.早期隔离病人

B.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C.及时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 D. 对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

E.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

201.改善饮水卫生,最有利于减少哪种传染病的发病率? A.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