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7:34: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揭示的学习规律和原理对日常教学活动有不少的启发。虽然行为主义不再是现代教学论中流行的理论,但它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且不可缺少。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编制都会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体现。本文主要结合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原理,谈一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行为主义 课堂教学 一、 行为主义的创立及其主要主张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要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积极反应

原则。就是要及时强化巩固学生的学习反应,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只有学生积极地接受教材,才能推动他参与进一步的学习活动,真正地掌握知识。二是小步子原则。即把教材分解为许多片段知识,编成一个逐渐增加难度的、有次序的序列,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任何两个小步子之间的困难增加都是非常小的,无形中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容易感受到成功并自我强化,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三是即时反馈原则。即要让学生在学习行为之后立刻知道行为的结果评价,从而保持行为,保持信心。四是自定步调原则。这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而言的,允许学生自行决定学习的速度,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给每个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学习容易成功。按照这些原则,斯金纳设计了自己的程序教学模式,教材被分成许多小的学习单元,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每一个小的学习单元都由“解释――问题(提问)――解答――确认”几个环节组成并循环往复。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未考虑到人们的意识问题,我们在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时,要注意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全面性。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变得具体化、行为化,是教学目标变成一个个“小步子”,同时,应是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前一目标是后一目标的基础,后一目标是前一目标的深化和强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学生在下课之后,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强化,因为根据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的刺激,所以在课后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练习,不断增加其外

部的刺激,使学生的所学的知识在刺激中不断的强化,一般认为,可采用可变比例的强化程序、可变时局的强化程序,因为这两种强化方法可以更容易产生高频率且稳定的行为,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消退性,对于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可保持较长时间不忘。我们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具体到课堂教学时可按照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几个原则,但也应该认识到行为主义的不足,尽量减少因这些不足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伤害。

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学习环境,课程教材的设计以及学生外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做出系统的安排。发现学生做出了积极的行为,应该立即进行强化。比如惩罚和奖励措施,要想鼓励同学们上课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可对上课举手发言的同学进行口头表扬或者进行一些奖励,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强化的作用。本身课上很积极的同学因受到鼓励会更加积极,而课上原本不积极的同学也会受到这一强化的影响变的积极起来,起到了双赢的目的。

结束语,以上简单的说明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来源,斯金纳的课程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成绩,但也有自身的缺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徐明成 李正超 牛麟 《现代教育技术》(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